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加快农业发展,这六大问题你想明白了吗?

[ 作者:农管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4 录入:吴玲香 ]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路径。各地应该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科学认识、适应、引领三农新常态,力求把中央的要求深化、细化、具体化,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这六个方面的问题,你都想明白了吗?

问题一:规模与效益

在人多地少、资源条件有限的地区,农业发展靠扩大面积和规模不现实。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尽快改变过去注重追求面积和规模的导向,坚持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上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以宁夏为例,受水、耕地等资源制约,农业整体规模不大,在这种资源禀赋条件下,我们紧紧抓住优质粮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探索走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问题二:生产与加工

生产与加工有机结合、有效匹配,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传统农业,往往在生产环节上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比较大,农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水平上,加工转化增值则是短板,表现在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加工链短,产加销融合度不高。而真正价值链高的农产品,其效益恰恰是体现在加工转化上。因此,必须要聚焦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工更多适销对路的好产品,不断提高有效供给。比如宁夏有非常好的优质牛奶、牛羊肉,一定要选好目标市场,盯住高端人群,采取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等各种办法,提升现有加工能力,生产高端婴幼儿奶粉、冷鲜肉、分割肉等高附加值产品,从而赢得更大市场。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加快产加销的融合,做好规划设计,争取项目支持,吸引社会投资,弥补这方面的短板,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问题三:质量与品牌

品牌是市场信誉的凝结,质量则是品牌的核心,二者有机结合,效益就能倍增。提升农业品质,必须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但是良好的自然条件并不一定就能产出优质的产品。影响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首先品种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内因,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必须要有优质良种。要把优质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良种的提纯复壮和扩繁力度,提高良种的普及率。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标准的执行力。通过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添加剂等投入品,切实保障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检验检测和执法力度,形成覆盖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在品牌建设上,许多农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好品牌、大品牌,甚至有的产品没品牌。在宁夏,冷凉蔬菜虽然品质好,还需要好品牌包装;滩羊独一无二,还需要大品牌包装;还有很多农产品质量也很好,则需要新品牌包装。品牌培育要精心策划,专业设计,搭建多种平台,利用各种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产品产区优势。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打响品牌,通过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问题四:继承与创新

农业发展受自然、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统筹考虑多种因素,不断开拓,不断整合,不断创新。首先,创新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科学规律。其次,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创新。科技创新是动力。既要抓好新品种的培育、农业机械装备研发,也要抓好良种良法的配套、农机农艺的融合,以科技进步为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支撑。政策创新是保障。重点要在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方面下功夫。方法创新是路径。要不断破除思维定势,打破不良惯性,跳出狭窄思维,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第三,抓好创新,还要注重继承发扬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传统。总之,要注意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努力培育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新动能,推动农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不断增强。

问题五:政府与市场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导航和政府护航作用,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市场机制是改革最根本的动力,让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对于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工作,要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做、积极做。政府则主动转变角色,找准定位,不越位,不错位,把该放的放到位,该抓的全力抓好,认真履行标准制定、质量监督、动物防疫、要素配置、基础研究、公共服务等职责。总之,政府和市场两手要共同作用、协调发力。

问题六:见物与见人

所谓的见物见人,就是说考虑问题、推进工作,既要见物,又要见人,要把握好人和物的关系,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讲,就是要重视人的观念转变、素质提高、能力提升。一方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另一个角度讲,实现全面小康,本质上说是实现人的小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既要见物也要见人的本质内涵和要求。

处理好以上六方面的问题,便可以把握农业发展方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定不移地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管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