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用严实解决扶贫干部作风贫

[ 作者:吴万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2 录入:吴玲香 ]

近日,四川省纪委向社会公开通报曝光6起扶贫领域典型违纪问题,有6名村干部受到党内处分。

从通报的案例来看,有村干部乱收贫困户费用,不按规定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有的甚至违规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款,违规二次分配扶贫资金等,可谓“花样百出”。像这样“谋私利”、“走过场”、“应付了事”的扶贫方式,不仅伤了真正贫困户的心,也干扰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步伐,最终严重损害的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觉让人齿冷心寒,更给各级扶贫干部敲响了警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每一名扶贫干部的重要政治任务。如今,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村社干部作为直接面对群众的党和政府的代表者,切实解决扶贫干部“作风贫”问题可谓迫在眉睫。

解决扶贫干部“作风贫”关键在“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严格对扶贫干部的教育管理,督促指导干部进一步转变扶贫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将扶贫工作做实做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落实到人、落实到户。同时,要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违纪违法甚至触犯刑律的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扶贫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解决扶贫干部“作风贫”着力在“实”。首先,工作要“踏实”,扶贫是为了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要全力要结对帮扶到位,规范管理贫困户档案,认真落实扶贫工程,切实抓好立项目、打基础、建产业、易地搬迁安置等实实在在的工作,扑下身子,将帮扶工作一件一件落实,一件一件做好;其次,态度要“实诚”,要切实端正为民服务的心态,为贫困户做事要真心实意,要怀着实诚的态度,深入贫困户,真心诚意为贫困户想办法、出实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不是趾高气扬、指手画脚。

扶贫干部必须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严”和“实”的精神融入扶贫工作。只有让群众看得到实绩、感受得到温暖与关怀,这样的脱贫攻坚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受得住时间的沉淀。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中区牟子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