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从严治党要紧盯神经末梢 严打微腐败

[ 作者:王子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12 录入:19 ]

河北省廊坊市纪委近日对6起反映村街干部问题的线索进行查处,目前已立案审查10人,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这6个问题线索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有的多年难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在廊坊市纪委“牛刀杀鸡”的工作力度下,相关案件成功获得突破。(5月9日 新华网)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反腐倡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逐步向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呈现压倒性态势,一部分“老虎”巨贪伏案于党纪国法,国家利益得以挽回,党的形象得以维护,人民群众拍手称赞,但长期隐匿于基层的“苍蝇”无所惧、不收敛,仍然如遇腐肉嗡嗡作响、四处横飞,特别是一些村委会、社区干部长期处于“小官贪腐”状态,而且对待办事群众雁过拔毛、吃拿卡要、高高在上,甚至甘当黑恶势力代言人,横行乡里,令人深恶痛绝。

笔者认为“苍蝇”虽然吸血不多,但是其害不亚于“虎”。因为它横飞于基层乡里,作恶于群众周围,所吸之血往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不严厉打击这些位于“神经末梢”上的“微腐败”现象,恐怕被啃食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损害的是老百姓对党的信任,最终所危及的就是党的执政根基,可以毫不保留的说,防治“微腐败”亦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现实问题。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中也强调,“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在全国高压反腐态势之下,为何群众身边“小官贪腐”的问题与不给“好处”不签字盖章的不正之风依然我行我素?为何这些“苍蝇”敢肆无忌惮的猖狂“微腐败”?究其根本在于当前一些基层干部尤其是街道、村(社区)干部存在“法不责众、法不责微”的心态,认为“我非公务员、法纪奈我何,大家都这样,顶多给处分”。此次,廊坊市纪委“牛刀杀鸡”应该值得全面推行。

从严治党除了治理“中枢神经”上的大“老虎”,也要将拍“苍蝇”延伸到基层,更要紧盯“神经末梢”上的“微腐败”,对那些损害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用壮士断腕的魄力,一究到底,不留情面,坚决查处。同时,上一级党政主管部门要动真功夫、下深水,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落实监督机制,管住“微权力”制度笼子;严防“神经末梢”,严惩“微腐败”现象;加大违法成本,形成不敢腐的威慑力。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从“八项规定”到“四风”整顿,再到“两学一做”的深入开展,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拒腐防变、解决实际问题、转变作风上取得实效,党风政风也焕然一新。希望“神经末梢”上的“微腐败”能够得到彻底的遏制,让政风行风更加和顺,让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利,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坚固。

作者住址:平武县龙安镇九龙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