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婚丧礼仪改革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

[ 作者:宋九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4 录入:吴玲香 ]

据同州网报道:大荔县全面全面推动农村新型殡仪改革和婚丧礼仪改革,4月21日,组织全县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和部分村组干部,在最先实施改革、做出成效的许庄镇召开现场会,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典型,以此推动全县深化乡村文明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内涵的"两个改革"的开展,当天,与会人员参观了西小坡村的公益性公墓和中汉村红白理事会。

大荔县最近就殡仪改革和婚丧礼仪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前就婚丧的各种消费规模,宴席价位标准,烟酒饮料的价位都做了细致的规定,并发文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现扬推广会,得到了各乡镇及村民广泛的支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婚丧大事是当今农村人曰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人生大事,也是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大事,同时也是消费最多,规模最大的两件大事,正象当地人在两件大事办完之后相互说的那样:你把事办到头了。

婚丧大事按说应根据自己家庭的实力来承办,但是如今农村有一种相互攀比,看时兴,要面子的顷向。这家搞了个放电影的花样,那家来个锣鼓队的花样,这家请了剧团表演,那家请了歌舞队的表演。这家洗头洗脚要钱,那家拦车过门要钱,这家点戏点歌要钱,那家迎这迎那要钱。久而久之,相互参照,相互攀比,越搞规格越高,档次越高,份子钱也不断加码,使大多数村民感到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份子钱的加重更感到经济吃紧。

过去迎新娘进门,主办方给亲朋抛撒一些香烟,糖果,图个喜庆吉利。如今娶新娘的沿路不断设障拦车,开始要烟要糖,后来发展到要钱,钱也从几十元上涨到几百元。当地有一户结婚主办方说,拦车,过门,挂门帘共花费两千余元。

这些习俗的兴起改变了大荔原有的简朴办婚丧大事的优良传统,使村民在这两件大事的消费直线上升,有些贫困家庭感到难以承受,大多数村民有一种打肿脸充肿子的感觉,人人都觉得风气越来越不好,但由于面子而难以启齿。

县上最近发文实行的这两项改革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代表了群众的心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婚丧大事承办逐步恢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控制消费规模与宴席规格,为村民花费节约了一大笔钱,更重要是刹住了农民普遍反对的攀比风。希望大荔县此次推广会能在全县各村镇迅速响应推广,也希望县上有关部门继续监督检查,不断革新,宏扬正气,让婚丧大事节俭办理,一切从简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