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蝇不除,群众何安

[ 作者:仝光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7 录入:19 ]

近日,媒体纷纷曝光“陕北米脂一村支书利用精准扶贫威胁丧偶妇女与其发生关系”和村主任“摸胸门”,发人深思。

“村蝇”横行,村内便不得安宁,这些村恶苍蝇长期横行,不仅给农村干部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害,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成为了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贯彻落实到基层的“肠梗阻”,破坏和谐稳定的“毒瘤”。“村蝇”横行,症结到底在哪里?

问题一:基层换届选举中,有的为当选“两委”而拉拢“村恶”或依托家族宗族势力,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沦为“村恶”的爪牙;有的“村恶”干脆亲自上阵,往往采取贿赂或者暴力威胁、恩威并施等手段,操纵基层“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参选获得权力。

问题二:一些基层“两委”班子选举制度不健全、不透明,导致基层组织弱化;还有的地方一味注重选“能人、头人”,不顾政治标准和群众意愿,审核把关不严,甚至将有吸毒、嫖娼、赌博前科人员以及“两劳”释放人员等推选为村干部,无疑为“村恶”横行埋下祸根。

问题三:俗话说“大树下面好乘凉”。有的地方对于村一级组织缺乏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村干部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淡化;有的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跟不上,出现的弱监、虚监、空监现象,使村干部的权力制约机制薄弱,权力的行使处于自由状态;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政绩,为了平衡关系,对“村恶”乱村视而不见,还有的部分领导领导干部乱用手中权力,纵容“村恶恶势力”为非作歹,成了“村恶”“保护伞”,助长村恶霸占资源、恃强凌弱,严重干扰社会治理。

“众人拾柴火焰高”。笔者认为,要铲除“村恶苍蝇”,防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必须多维发力,综合治理。一是严肃换届纪律,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格审核把关,严格程序步骤,组织人事、检察、纪检、公安、社会综治等方面要加大协作配合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类干扰、操纵和破坏换届选举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境,杜绝“村恶”和宗族恶势力操纵参与选举,“带病”进入“两委”班子。二是职能部门要综合运用经济建设、教育宣导、舆论推动等多维度社会治理措施,坚决贯彻落实村民自治制度,严厉打击“村恶”及“保护伞”,及时通报,形成震慑,消除“村恶”乱村逃避处罚的“真空间”。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农村基层法律宣传教育,让法治观念走进群众生产生活,帮助群众树立法律信仰,进而挤压“村恶”的违法犯罪空间。同时,让人民群众树立信心,主动参与“村恶”问题治理,积极与“村恶”黑恶势力做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中共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