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官方红头枪指百姓婚宴是权力过剩还是公文脱缰?

[ 作者:岳小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01 录入:19 ]

“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双方均为再婚的不准操办酒席”“违者礼金一律‘没收’”……这些限定性极强的规定是贵州某县的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规范管理县辖区内所有城乡居民操办酒席的“红头文件”,文件一经曝出,引发质疑。(2月7日《人民日报》)

该县印发“红头文件”,管理辖区城乡居民操办酒席,直接把行政权力的手伸向了老百姓的私生活,村规民约管的事,一度上升到了官方“红头”管理。行政权力为何“插手”村规民约?是权力过剩还是公文“脱缰”?

众所周知,“红头文件”是权力机关运行管理的必要工具,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强制性,从事项的研究、动议到文件的草拟、修改、定稿到签发,程序严密、规范,经过诸多环节和层层审核,影响着权力的正常运行,涉及着上下机关衔接效率,关乎决策部署的执行力。一旦稍有不慎,发出的“红头文件”所传达的意思偏离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其性质之恶劣、影响之大、伤民挠民之深是不堪设想的。

不可否认,这份“红头文件”的出发点是好的!为的是让城乡居民节俭操办酒席,避免铺张浪费,刹住奢靡之风,促使民风回归纯朴。但方式是错误的!作为县委办、县政府办这样的单位应当深知,公文的使用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行政权力也是有边界的,不可突破界限、越俎代庖。城乡居民该如何操办酒席这样的事,属于村规民约管理的范围,应当通过村(社区)自治组织集中研讨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涵养节俭、纯朴的民风、社风。而基层政府可以充分发挥组织、宣传、引导作用,一方面抓住村(社区)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开展专门的集中培训,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让党员干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带动群众转变思想,培育清清爽爽的村风民风;再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文化下乡”活动,深入群众中间,开展宣讲,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转变观念,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

当前,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各级各地都在强化依法行政建设。但还是有极少数单位主要负责人法治观念不强,没有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没有厘清行政权力的边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方面往往采取简单强硬的手段,势必引起质疑、抵制甚至冲突。官方“红头”管理老百姓的私生活,像这样的奇葩文件的出现,其实质是执政者的权力任性在作崇,他既是公文“脱缰”,也体现了权力过剩!

要避免诸如该县此类行为,让公文更加规范,要坚持狠抓党风,严抓作风,合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着力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