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红头文件不是治理农村高额礼金的灵丹妙药

[ 作者:羊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9 录入:王惠敏 ]

最近,凉山州(微博)金阳县出台了《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规定婚嫁礼金总额不超过6万元;婚嫁中送亲接亲车辆不得超过6辆;丧葬活动中亲属一方奔丧车辆不得超过5辆……包括普通群众都得遵照执行。(2016125日四川新闻网)

古代有位将军在战场上中了一箭,去找外科医生救治,医生拿把大剪刀,把露在皮肉外的箭杆剪去,说里面的东西不归他管,要去找内科医生。这则笑话说明处理问题要找到治本之策。面对农村婚丧嫁娶中出现有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现象,金阳县不从制度着手,不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居然用政府文件方式硬性规定礼金多少万元,用车多少辆,这无异于治箭伤只剪箭杆不拔箭头,实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有面子因素,有攀比心理,也有利益考量,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本来还是比较贫穷的农村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使亲情物质化,迟滞农村经济发展,不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危及农村稳定。

如果一个地方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在婚丧事宜上从简办理,不参与那些大操大办的婚丧中活动,树立起移风易俗的标杆;如果党员干部能在群众办理婚丧事宜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甚至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也带头新事新办,攀比之风从何而来?大操大办从何而来?

民风不纯,乡风不正,确实该纠。但以政府名言出文件规定那家那户办多少桌酒席,给多少礼金,巩有不适之处。如此规定,于法无据,看似正气凛然,实则一厢情愿,怎样执行?怎样处理违反规定者?“法无授权不可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各级政府纷纷公开权力清单,明确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去做,如果政府手伸长了,条条框框多了,不该管的去管,该管的又没管好,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阻滞作用。

要纠正不好的民风,除党员干部的标杆示范作用外,政府要做的不是一来就出红头子文件,而是要做好规范和引导工作。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订立村规民约、乡规民约,评选以廉为荣、以简为荣的“文明户”“五好家庭户”,对婚丧从简办理的给予表彰奖励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选项,长此以往,民风民俗何愁不能变好,婚丧事宜何愁不能从简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