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作者:唐文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0 录入:19 ]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治贫先治愚。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我们要把农村教育视为己任,务必重视帮扶村下一代的教育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现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教育形势严峻,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龄高、文化低、代沟大等问题,难以教育好孩子们。驻村干部应当挑起重任,做好“村官”、“父母”、“老师”多个角色,搞好孩子们的教育“启蒙”,做好孩子们的思想“疏导”,当好孩子们的课外“辅导”,努力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力争把更多贫困地区孩子们培养成才;加强对农村能人、带头人、党员、贫困农户等进行技术培训,提升生存本领,增强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扶贫先扶志。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刻,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浮上水面,成为阻碍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的“硬骨头”,“靠、等、懒”等问题日渐突出,“分家比着来、争当贫困户”、“站着一边、看干部忙”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所以,贫困有很多产生原因,但是“精神原因所致贫困”比“物质原因所致贫困”隐蔽性更深、传播性更快、危害性更大,致使脱贫难度更长期、更艰巨。我们开展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人、钱、物,更要精准到人的“志气、精神、骨头”,要提高到“扶志”的高度来对待,着力培养志与智内生动力,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真正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授鱼先授渔。“输血式”扶贫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脱贫致富,那就要学会发展致富的方法和技能。贫困群众要脱贫也要致富,如何脱贫攻坚?应重在产业,成在产业,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是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强抵制返贫致穷免疫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变“漫灌”为“滴灌”,要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不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产业发展成为撬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杠杆。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