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不能让拍照脱贫看起来很美

[ 作者:残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5 录入:实习编辑 ]

日前,在脱贫攻坚战中,某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在贫困户拍照后,再也没有来”的不良现象,是继“数字脱贫”后又起一升级版弄虚作假的新闻曝光。这种“拍照脱贫”是与精准扶贫工作和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各级高度重视。

“拍照脱贫”的形成有着深层次原因。首先是某些干部本人“官本位”思想仍然严重,对国家的惠民政策充耳不闻,漠视群众利益,认为时间到任务也就完成,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没有真帮、真扶和真管,不能认真扎实细致地做该项工作,对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其次是某些干部本人为了尽快脱钩,情绪急躁、工作浮躁,静不下心、沉不下身,直接影响精准脱贫的实施,精准脱贫更是无从谈起。可以看出,“焦躁症”是病因。不管是贫困地区负责人,还是前线的驻村干部,一旦染上“焦躁症”,“拍照脱贫”游戏也就不难理解了。

“拍照脱贫”其实是现实中还是不乏心存侥幸的干部,他们阳奉阴违,把“精准脱贫”当作“耳边风”,用“拍照脱贫”掩人耳目,严重影响了制度的公信力,这种“拍照脱贫”不能真实反映贫困群众家里原有多少收入,现在还是多少收入,脱的是贫困的“外衣”,而不是贫困。精准脱贫事关增进人民福祉、巩固党的执政之基,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唯有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才能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啃下来。

笔者认为,确保“精准脱贫”落到实处,必须令行禁止,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监督机制。众所周知,贫困户脱贫不是靠拍照拍出来的,而是村民评出来的。同理,脱贫户是不是真的脱贫,有必要不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活动。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开通电话、互联网、邮件、举报箱等多渠道举报方式进行监督。还要通过第三方评估,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和监督脱贫,才能让脱贫更公开、更透明,脱贫结果更有效、更可靠。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严格的举报人信息保密制度,并对提供有效信息的举报者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是加大惩罚力度。对“精准脱贫”活动中有弄虚作假、造假行为的,必须动真格出真招,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养奸;对顶风违纪的,严格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只有如此,才能不让“精准脱贫”看起来很美,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才能让“精准脱贫”落地生根,走得更远!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市梓潼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