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特色小镇如何进行景观打造

[ 作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1 录入:实习编辑 ]

导语:目前,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十分重视,出台了很多鼓励与扶持政策,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认为,小镇景观建设属于特色小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建设内容。特色小镇景观指的是以农村城镇为载体,通过街道、楼房、植物和灯具等设施的合理搭配,以及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区和自然生态区等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呈现小镇乡村风光化、农村城市化,足以唤起人们美感的景观。

这里的小镇主要包括建制镇,还包括农村集市和农村居民点。

对于小镇的分类,可以根据小镇主导产业、地理位置、规模、资源、历史、文化等进行分类。

按照小镇产业分类:可分为:旅游小镇、工业小镇、港湾小镇等;

按照小镇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可分为:东部沿海城镇、西部内陆城镇;

按照小镇的历史文化分类可分为:古镇、新型小镇;

按照民族风情可分为:傣族风情小镇、壮族风情小镇、彝族风情小镇等。

特色小镇景观建设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特色小镇城市化水平

主要以特色小镇居住人口占农村地区(指县以下的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其比例愈大,城市化水平愈高。

二是特色小镇中心区域

特色小镇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个中心城区(如建制镇或集镇)。区域中心不一定起着一定区域的政治中心的作用,但应起着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三是现代通讯网络

特色小镇、居民点之间应通过现代交通、通讯设施相联系,实现“三化”( 道路硬底化、交通方便化、通讯现代化)

四是服务功能

特色小镇中不一定有工业区,但应有商业区、住宅区和文化区等服务功能区,有的还应有自然生态区,这些功能区不但要齐全,而且要布局合理、设备配套。

是建筑风格

不同的特色小镇,其楼房建筑风格应不同,南方地区的体现纤巧的风格,北方地区的体现粗犷的风格,总之应体现地方特色,体现当地的乡村风光,做到现代建筑与地方风俗相结合。

是生活设施

特色小镇中的交通、通讯、环保、供水、供电等生活设施要配套,管理制度要健全。

是市区环境

特色小镇环境要做到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特别是绿化、美化所用树木、果树、花卉、草被要地方特色化,即植物地方化。

特色小镇景观建设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建议按如下几种类型进行打造:

(1)都市型特色小镇景观。所谓都市型特色小镇景观,就是以都市的形式来展现特色小镇风光的景观。都市型特色小镇景观的最大特点,就是小镇的模型类似于现代都市,只是规模小了一点。

特色小镇主要由高楼大厦和马路构成,通过错落有致、造型美观的楼房和路道笔直、路面平坦、纵横交错的马路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统一来展现小镇风光。都市型特色小镇景观适应性比较广,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城镇景观,会给人以现代感。

(2)山水型特色小镇景观。就是通过现代楼房建筑与山岭、水域的合理搭配来展现特色小镇风光的景观。

这种类型特色小镇景观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山、有水,且山、水所占城区比例较大,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城镇与山水相融,城镇与田园相融,城镇之中有山水、有田园,山水、田园之中有城镇,远看是山水,近看是城镇。这种特色小镇景观适合于山区、水乡。

打造山水型特色小镇景观,特别应注意建筑风格和大小以及建筑群的构成必须与山水为载体,并溶于山水之中。显然,当你走进这类小镇的时候,你自然会如同游玩山水一般。

(3)风俗型特色小镇景观。所谓风俗型特色小镇景观,就是以当地建筑风格来建设特色小镇,以当地风俗习惯来营造特色小镇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小镇风光的景观。这种类型特色小镇景观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

我国有56个民族,55个是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都应该考虑建设风俗型特色小镇,创造风俗型特色小镇景观。

这样,既可使民族建筑风格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使民族风俗习惯得以延续并升华,又可丰富城镇类型,丰富城镇审美产品。

在创造风俗型特色小镇景观中,应特别注意现代建筑材料和民族建筑风格的统一,现代文明与民族风俗习惯的结合,原则应该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无疑,当你走进风俗型特色小镇的时候,你就有如游玩民族村一样,会产生一种民族风光美的感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