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0月25日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中央一套播出,这部反腐大片一经播出便成为了“热播剧”,其中亮相的落马官员大部分是高层“大老虎”,但也不乏就在我们身边的基层“小苍蝇”。这些基层腐败中,无论是受贿9000余万元的巨腐,还是私领救助金15.74万元的微腐,无不说明从严治党对于基层的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一直是主旋律,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又一次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而基层一直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阵地。淮南子说:“高者必以下为基”,基层是执政的基础,基层坚若磐石,上层必稳如泰山;基层腐朽不堪,上层就地动山摇。那如何在基层落实从严治党,让从严治党在基层扎根结果,笔者认为“党建”、“监督”、“治吏”三者不可缺一。
基层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是基础,以促进党员干部“不想腐”。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成细胞,是治党的基础,如果基层党组织机构不健全、民主生活制度不完善,党员工作开展不顺畅,那何来治“党”?基层党员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紧紧聚拢,健全的组织让其不游离在外,完善的制度让其不偏离方向,有序的工作让其不掉离队伍,如此才能强基固体、凝聚人心,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是防护,以实现党员干部“不能腐”。基层干部虽是“小吏”,但因事事都关系着群众的切实利益,在百姓眼里却有着“大权”,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的一线,各方面的补助资金涌向基层,一旦缺乏有效监管,不但毁了干部,也伤了百姓,因此“小村官”也需要“大监管”,监督提醒能防患于未然,让腐败殁于萌芽,这既是防治党员干部的腐败,也是保护党员干部的成长。
基层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是关键,以确保党员干部“不敢腐”。基层党员干部代表的是党和国家的形象,是政策贯彻者和执行者,是老百姓眼中的“父母官”,旨在为民谋福祉,如若忘本,只为己谋私利,辜负了信任,失去了民心,毁掉的不止是自己的仕途和人生,更是党和国家的执政基石。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过:“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当然,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基层情况特殊而复杂,各地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在落实时困难有大有小,故必须多措并举来引导党员干部们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让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在基层扎牢、扎稳、扎深,让人民群众获得实惠的果实,让百姓相信党、跟着党,一起朝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中共攀枝花市委老干部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