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职位报名人数少、甚至没人报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县以下比较艰苦的地区,二是有的职位对学历和专业等的要求相对高一些。(10月26日《新华网》)
长期以来,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留人难”现象突出,不少基层干部都存在“身在曹营心在汉”。艰苦边远地区之所以如此,根源主要在于艰苦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工作生活环境差,干部进步空间有限,难以实现个人抱负。如何让艰苦边远地区吸引人才?如何让艰苦边远地区干部既留人也留心?如何让能够持之以恒扎根基层,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好干部有盼头、有出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是降低招录门槛,拓宽招录渠道,招录计划适度向基层倾斜。让更多愿意吃苦、愿意从事基层工作的人才通过考试进入基层干部队伍,在艰苦边远地区扎根创业。二是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切实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对基层干部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大力关心,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三是打开干部成长的上升通道,加大艰苦偏远地区干部选拔使用力度。着手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进步空间小的问题,把有艰苦偏远地区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作用的重要依据,激发艰苦偏远地区干部的活力和动力,加强干部创业观、政绩观教育,让他们心系群众、心向基层工作,心愿留在艰苦边远地区。四是建立健全对基层干部留人留心的长效机制。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相关的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依靠政策作保障,制度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全社会重视艰苦边远地区的良好氛围。
基层干部是最贴近群众的干部,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所以,牢固树立基层干部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信念,将“晓民声、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暖民心”的基层干部引的进、留的下、用的上,让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这个大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将有力助推艰苦边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文/五小五)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东皋行政新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