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奔小康需要更多“羊”书记

[ 作者:廖荣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4 录入:7 ]

长期在贫困地区任职的姜仕坤心里清楚,要想让百姓迅速脱贫致富,除了苦干之外必须要找到一条能够引领全县发展的门路。姜仕坤把目光锁定在了养羊产业上。(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晴隆出了焦裕禄。贵州晴隆处于云贵高原,山高坡陡路险,石漠化相当严重,土少石头多,别说种庄稼,就是树都长不大,仅有一点土都只能长草。该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吃饭穿衣都得靠政府救济,别说奔小康,就是解决全县人民的温饱,都成了县委县政府的一道难题。长期在贫困地区任职的姜仕坤,以焦裕禄为榜样,就是铁了心要为民造福。为了让晴隆老百姓脱贫,他隔三岔五往乡下跑,深入调研;为了让晴隆老百姓致富,他身患严重的痛风病,艰难地翻山越岭看草情,走村串户进羊圈,看长势,抓产业,抓发展,抓升级 ……就在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阳关道,不断升级的时候,他的病也悄然升级,夺走了他年仅46岁的生命。他的事迹,他的奉献、他的精神,使人们一下想到了倒在兰考大地的焦裕禄。

从“无路可走”到“阳关道”。要想让百姓迅速脱贫致富,除了苦干之外必须要找到一条能够引领全县发展的门路。门在何方?姜仕坤经过反复调研,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养羊产业上。路在哪里?路就在脚下。从现在做起,为了打通“羊道”,他几乎每周去请教专业户、能人,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从一窍不通变成“羊专家”。哪个乡镇羊的存栏数是多少,哪个乡镇养殖户存在困难,哪个山头饲草长势好,哪个季节羊群容易犯病,他是了如指掌。老百姓养羊成了气候,得把产品变成商品,得把羊换成钱,他又开始为羊农找市场,进市场一调研,发现绵羊占了国内羊肉市场的近80%,他又引导老百姓扩大绵羊养殖比例。不久,他又发现农民积极性不高,一了解才知道,由草地中心分发母羊,让农民培育羊羔,然后两家分成,母羊仍归草地中心,农民实际上是在为老板打工,故积极性不高。于是姜仕坤开始考虑产业模式升级,改善品种,杂交培育“晴隆羊”,再把羊的产权交给农民,让广大农民自己当老板,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到去年底,该县养羊52.8万只,建肉羊种基地88个。漫山遍野都是羊,他又带领大家创办羊肉加工企业,免去了羊农销不完的后顾之忧。如今,全县14个乡镇2万农家创收超过4亿元!姜仕坤从当年的走投无路、无路可走,硬是通过他的创业干事把老百姓带上了一条阳关道。

姜仕坤的创业、干事,为老少边穷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现在有的干部总强调客观原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是难难难,就是不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你想没想办法,你不去找办法,办法也不会来找你。在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一大批像姜世坤这样的好干部,一心为民,一心扑在事业上,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结合本地区实际,面向市场,找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当好领头羊,把老百姓带上阳关道,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姜仕坤的创业、干事,再次生动地诠释了党的宗旨。他先后担任县长、县委书记,已是一县之长,在一些人看来,他是一名大官儿了。在晴隆老百姓的眼里,他一点都不像当官的,而更像一名兽医。他常说,干部干部,就是先干一步。在晴隆,他就是一个“大羊倌儿”,一只领头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带领老百姓真抓实干,创业干事,脱贫致富奔小康。晴隆焦裕禄姓“羊”,但愿,全国各地涌现出更多的“牛书记”“马书记” 

作者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大水井建兴路二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