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为何执迷不悟去助农

[ 作者:五道沟有机农场主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6 录入:实习编辑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动等待,不如努力拼搏。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的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顽疾,是长期积累出来的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靠大跃进式的被上楼、户籍城镇化,玩数字游戏,只会让三农问题的解决,走向另一个不归路。

前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的巨大差异,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所感受。这其中既涉及人口问题,也涉及耕地总量的问题。解决其中任何一项,都是漫长的过程。

从数学的角度分析,更清晰,更明了。如果把耕地总面积作为分子,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只能减少,很难增加。农业人口作为分母,是唯一可以让人均耕地占有量增多的变量。也就是说,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农业人口有序转移,是唯一的出路。

城市化率低,农村人口占比畸高,人均一点点耕地,无论种什么农作物,都解决不了增收问题,维持温饱尚可。与此同时,居高不下的农业人口数量,国家投入资金被摊薄,成为杯水车薪。

城乡居民人口结构失衡,是数十年的人为限制造成的后果,而城镇化进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然农业问题,解决不了农民问题,为什么还在助农路上折腾?

解决农民问题,既然需要漫长的过程,作为农民而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努力参与其中。五哥感觉,农业虽然解决不了农民的根本性问题,但做好农业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处境,为农民问题的解决,赢得时间。

经常关注五哥文章的童鞋了解五哥的基本观点:努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品牌化。五哥的结论,是基于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产业中的利益分配等因素得出的。

长期以来,农民始终作为原料提供者,既对抗不了自然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也无力参与市场,分享更多收益。双重打压,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挫伤了农业生产积极性。

有人说,微博助农,能有什么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农民到底最缺少什么。农民缺资金,缺技术,缺渠道,这些都是现实,但都是表现。从农民发展的未来看,他们最缺少理念,缺少参与市场的能力和勇气。哀莫过于心死,救人先就心,让他们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树立改变命运的勇气。

零零散散,五哥写了不少关于农业、农民的小文,表面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自己也想停下来的时候,有兄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激励五哥继续前行,在此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

五哥小结

作为一个曾经的农民,对农民的不易有亲身体会,如果自己的观点能助力一些人,让他们前行的道路上,少走一点弯路,避开一些坑,五哥就感觉非常知足了。九九归一,坚持,终有回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博 五道沟有机农场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