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构建良序社会任重不远

[ 作者:白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3 录入:16 ]

9月19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论坛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发现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推动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着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人民日报9月20日)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精神面貌好、社会风气正、社会风尚淳的重要标志。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从价值观和社会导向上,逐渐扭转社会风气。很难想像,一个“结果导向”价值观驱动的社会,一个崇尚“成王败寇”理论的人群,会培养出合理的,拥有社会公共道德的正常社会人群。当全社会因为急功近利而躁动的时候,社会道德自然而然的开始变坏。因为,要医治我们生病的社会道德,还要改变我们现在这种全民逐利的价值取向。只有放弃逐利的价值观,才能够重塑社会道德风气。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社会道德也不会在一朝一夕中就崩塌。面对触目惊心的道德崩坏,每个人都在追寻原因:精英责怪民众无德,民众怨愤精英无良。每个人都在急不可耐地找寻可供批判的标靶,好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推卸掉自身责任,才能与己无关。其实,这不过是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心态罢了,在社会的运转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不存在一个可以让人“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唯有人人都参与到道德建设之中,和谐社会才不会是一个虚渺的幻想。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参与、去践行。风潮汹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我们的党风正,干部作风正,就能推动全社会的民风正,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时代进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积极进取,勇挑重担,敢于争先,乐于奉献,一点一滴都要从自身做起,为构建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谱写光辉的乐章。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