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让村官成为打不通的“最后一公里”

[ 作者:陈央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9 录入:7 ]

在甘肃古浪县黄羊川镇石门山村的大山里,小女孩蓉蓉(化名)的家人感觉天快塌下来了。蓉蓉告诉家人,自己被60多岁的村支书多次性侵。蓉蓉为轻微弱智,石门山村村支书韩国仁多次性侵蓉蓉后,以送手机、买零食、塞钱等方式试图让蓉蓉“不要告诉家中的爷爷奶奶”。(中国新闻网  8月1 7日)

又见村干部丑闻,对一个有轻微弱智的小女生狠下毒手,多次性侵,在被家人发现后,甚至说出了“灭你全家”的狂言。这样一个形象深刻又面目狰狞的干部形象跃然纸上,但显然,对于干部形象、政府公信力来说,都绝非好事。

其实,村干部胡作为、乱作为现象屡见不鲜。前有村主任为了征地拆迁蓄意纵火至一死3伤的平度纵火案,后有贪腐多达20亿元的村官周思伟,还有屡见报端的村干部打人、贪污截留惠民款项、收红包办事等负面新闻,传递出村干部队伍胡作为、乱作为乱象,真真切切地损害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苍蝇猛于虎”。高官贪腐,群众感知的是结果,情感上虽愤慨,但却远没有村官腐败的感同身受。村干部或明目张胆对百姓暴力相向或恃权而骄,吃拿卡要,赤裸裸地让群众吃亏,让群众更难以接受。村干部的个别行为也成为群众审视甚至判定整个干部队伍素质和形象的窗口。不管国家反腐肃贪的决心有多坚定,只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没有根除那就谈不上有效果;不管纠正不正之风成效有多显著,只要群众身边的干部依然大吃大喝、大操大办,那就谈不上实效;不管惠民政策倾斜力度有多空前,扶贫助困有多努力,只要村干部吃拿卡要,违规操作,那就谈不上真正惠民。

村干部,嫣然就是干部队伍中的“最后一公里”,是与群众直接联系的“关键一公里”,关乎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关乎干部队伍的生命力,关乎百姓的获得感。对于村干部的监管,只能紧,不能松,不能以群众直接的利益损害为代价助长基层的不正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就是要着重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及作风不正问题,切实加强党的纪律性,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素质。这也是从严治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将严的标准,严的纪律只增不减地传递到基层,传递到党的每一根神经末梢,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感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真真切切地有获得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