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台类似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实行“日志式”管理、平时考核结果占年度考核50%以上、工作生活社交均要受监管……过去被视作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将面临越来越细化的考核制度,身在体制内,但是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7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尽管在反腐大潮中,很多人都感叹“公务员”难做,但从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情况来看,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但热度不减,反而有逐年升温的趋势。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考上后就有了“铁饭碗”恐怕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确实,进入了公务员行列,除非“严重违纪”,一般是不会失去“饭碗”的,况且,只要把基本事务完成了,基本是“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样,就有点当年吃“大锅饭”的感觉,除了那些自觉性、进取心都很强的人外,有的公务员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积极性很难得到调动。
某公务员任镇团委书记,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差事,完全可以干得有声有色。可此君倒好,就完成几个资料表册,随便应付一下上级布置的工作,至于搞点新招,或加强一些外宣等,他从来不管,且说:“反正多干也不多得,何必自寻烦恼!”这样的公务员,思想境界不高,事业心不强是肯定的,但从他的话语中透露的,确实是当下公务员“平时管理”的缺失。有的同志任劳任怨,干了许多“份外”之事,非但没有体现“多劳多得”,反而得到别人话里有话的“能者多劳”。是故,强化对公务员的“平时考核”确实到了该抓抓的时候了。
新闻中说,今年以来,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台类似文件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了规范。比如:浙江实行“日志式”管理、贵州平时考核结果占年度考核50%以上、广西工作生活社交均要受监管、广东将试点公务员“八小时以外”活动纳入考核……这些考核措施的出台,给公务员的“铁饭碗”敲响了警钟,有助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势必会营造出比学赶帮的良好生态。
然而,光“对公务员平时考核进行规范”恐怕是不够的。从新闻中列举的几个省份的要求来看,都强调的是考核结果的运用,至于考核过程究竟怎样操作,也就是谁来监督谁来管,怎样管的问题。比如贵州的“平时考核结果占年度考核50%以上”力度是够大的,但“平时考核结果”究竟如何得来,就需要有科学的监管方案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目前我们很多公务员所在的单位还是以领导为主来对其工作进行评价,或者通过‘群众举手’的形式进行评价,人情因素多,导致一些公务员即使干的好也难晋升,因此未来要提高考核客观化程度。”这就是说,“如无意见,举手通过”的现象将逐步淡出考核过程。
因此,对公务员的“平时考核”,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易操作,且人情因素小的“量化”方案,尽力避免考核时的随意性。比如“八小时以外”该如何监督,平日里所干的事务又当如何计算,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单位全体公务员是否能够一视同仁……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在考虑之中。倘若制定的方案只是针对普通工作人员,那就是领导干部的“一言堂”;如果负责监管者鉴于人情世故相互抹稀泥,那就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