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低迷,未来中国的农民会越来越少吗?我觉得不会。
1、农业受重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些年来,中央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从2004年到2016年连续13年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三农”问题。主题涵盖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显示出中央从各个角度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在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补贴力度逐年增大。
2、农业模式的转变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一个新的农业时代也即将到来,而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的农民可能会被面临淘汰的危险,而一些新兴群体却可能会成为新的农民。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开展,单纯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已经难以取得成绩,而一些新兴的种植群体却会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规模化的经营,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的加入,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更多有着丰富的知识,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农业种植经营有着独到见解的大学生选择农村创业,带领乡亲致富。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的开展,让许多的企业家看到农业发展的商机,他们虽然缺乏种植经验,但是对于农产品的销售以及技术、资金等却又很强的竞争力,他们能够为农业种植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打工带来的负面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和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不可逃避。城市买不起房,怎么办?回归农村将是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
3、农业技术的日新月异让种地更省心
种地新时代,就是要让种地更简单。无论你种什么,用的是什么发展模式,而“懒省”将是一种统一的种植模式,涵盖育种、节水、节肥、科学管理等种植方式;是一种趋势,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生产极简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让每一个种地农民生产更简便、操作更快捷,用最少的投入或用工,实现高效益产出,简单来说就是“既轻松、简便、省事儿,还高产高效”。
选择经营合作社也好,家庭农场也不错。发展休闲农业、做农村电子商务也行,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建设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后农民不再是一个代表阶层身份的词,而是一种职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大农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