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9日,山东省济南市,端午小长假首日,在济南护城河黑虎泉景区段白石泉,大批市民和游客光着脚,在泉池中泡脚、嬉水,玩乐嬉笑声一片。尽管河岸保安不断高喊禁止不文明泡脚,却没有一人搭理。(腾讯新闻)
旅游本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项休闲活动,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但近年来曝光的一桩桩、一件件境内外旅游“丢人事件”,我们不得不静心反思,中国旅游不文明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究其根源,旅游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在于游客文明旅游理念的缺失。才会出现报道中出现的文明现象:游客对保安不断地高喊禁止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在警示牌旁洗漱、光着脚捞鱼、泡脚、嬉水等。
怎样有效遏制旅游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游客自身:要做到遵守。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要遵守大家都遵守的准则。要做到尊重。出去旅游时,要尊重当地人的习惯、信仰、风俗,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其次,必须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公开举报电话、网站等,对旅游不文明现象进行举报或公开曝光,使旅游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再有,加大对违规者惩处力度。这是有效遏制旅游不文明现象的有力保障。《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旨在倡导游客遵守公约,争做文明游客。《旅游法》实施这么长时间,在规范游客文明出游方面未收到预期效果。虽然制定有种种的处罚条例,但监管部门查处旅游不文明现象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旅游不文明者被严肃处理的真还没有听说过。同时,在加大监管惩处力度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游客文明出行意识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
只要游客自身提高,舆论广泛监督、严惩违规者,相信旅游不文明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