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繁琐饱受诟病,如某人要出国旅游,被有关部门要求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相关阅读更是层出不穷,如《女子开无犯罪证明被要提供需无犯罪证明的证明》、《市民迁户口因被要求证明“你爸是你爸”四处奔走 》,还有《河南男子为证明“我是我” 在京豫之间奔波7趟》等等。
以上事件反映出普通公民办事的艰难和简政放权的必要,也反映了百姓一生多少的艰涩和无奈。荒唐的证明还有多少,“非行政许可审批”上的戾气从何而来?许多学者和专家给出各自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一切皆源于权力的滥用,包括对权力的任性和和对政务的懒惰。
印是什么?就是图章,戳记,俗称印记、印把子。从封建社会的皇帝玉玺到将军大臣的印章,无不是“执政所持信也”,也就是权柄。旧时代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为所欲为,唯我独尊。进入文明时代当以法行政、按律行事。共产党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一些当政者把这些忘在脑后,用另一套行事规则来纵横捭阖。
权力的任性体现在“一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但对一些‘不该管的事’,手却‘伸得特别长’!”在当今网络时代对政务懒惰的表现不一而足,在全媒体态势下,一个电话就能沟通、上网一查就能明了的问题,非要把人折腾得晕头转向才还不罢休,谁能否认利益和油水没在其中作祟呢?
铲除这些奇葩“证明”滋生的土壤,就必须逐步向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方向迈进,铲除从上到下的部门权力寻租,清除盘踞在各行各业的特权利益集团。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该服务的服务好,简政放权就是必由之路。政府部门列举权力清单,权力清单上没有的事,政府一律不能管,权力清单上列举的事政府必须管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