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接受群众对地方和部门设立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的投诉,找到涉及群众利益的堵点、痛点,司法部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正式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群众可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对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各类证明问题进行投诉。(人民日报,2018年9月6日)
基层证明几乎遍及一个人从生至死,包括婚姻家庭、住房服务、社会保障等十余类,要求基层开证明的单位涉及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些证明中,有的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有的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基层正常工作,损害了政府形象。现在法律越来越健全,各个机构为了规避责任会催促群众到自己所在地开各类证明,加之一些办事部门及工作人员不作为、懒作为,将明明不属于办事群众自证的事项也推到群众的身上,而办事群众为了尽快办好事也只能照做,纵容了“奇葩证明”的存在,这才造成如今奇葩证明纷飞的局面。
办事机构要求开具各类“奇葩证明”,不过是为了弱化机构自身应尽的审核义务与责任承担,而开具证明的机构,则易陷入为群众开证明自己要担责,不开证明怕给群众造成麻烦的两难抉择。今年6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明确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这无疑是根治证明过多过滥过奇问题的良药。其实,哪些证明不合理,办事群众最有发言权,司法部此次推出的监督平台,正是将群众推到的“最前线”,以群众监督铲除“奇葩证明”。
群众监督不是在“找茬”,而是搭建服务部门和服务群众的沟通渠道。当群众到办事遇到“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的时候,可以直接投诉,就能疏通办事难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引入群众监督是发挥群众作用,让党员干部更为知戒律,讲原则,增服务,无疑是铲除“奇葩证明”的有力方式,倒逼各级部门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群众看明白有多少证必须办、由谁负责办、具体怎么办、办不好谁担责等,从而根治办证多、办证难问题。
当某项证明被投诉,司法部及时在线转送相关地方和单位予以处理,各地方各部门收到投诉后,在规定期限内向意见提请人进行反馈,同时向司法部在线反馈处理结果,并最终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向社会公布,就能保证投诉、举报工作真正落地落实,消除群众办事烦恼,从而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效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安县桐梓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