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孙利军:三网三中心构建县域电商生态

[ 作者:孙利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27 录入:王惠敏 ]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开始在中国农村普及,随之而来的是新事物的涌入与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变化中,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种更多可能。在第三届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集团副总裁孙利军就农村电商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

“三网”让农村长出互联网基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有近6.2亿乡村人口。在电子商务在一二线城市发展逐渐面临饱和的时候,农村电商成为又一发展蓝海。

“很多年前我们就有‘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在互联网时代这口号同样适用,现在我们要修的是‘互联网的大道’。”孙利军表示,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的已不是把互联网嫁接到农村改变什么,而是如何在中国农村长出互联网的基因。

“天、地、人”三网建设是过去一年里阿里巴巴“接入”农村、建设农村“互联网大道”的核心。天网指的是政府官员对于互联网意识的培养,“县、镇、村的干部们是否明白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在里面把互联网引进还是如何让互联网在我们这里长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孙利军表示。淘宝大学陆续开办了50期县长培训班,累计培训1572人,覆盖了来自26省的598个县。“

“地网”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有很多好的产品,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何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农村信息对称环节是农村电商在走出去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

“人网“建设也就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则被认为是农村电商长远发展的核心,孙利军专门回应龙永图之前的发言说:人网的核心其实就是龙永图先生所强调的,“诚信是互联网思维的要素”。在人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招什么样的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播下诚信的种子”。

“三中心”实现互联网城乡一体

互联网出现后,很多方面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在缩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城乡一体成为可能, 从“接入”慢慢发展到“生态”,农村电商发展呈现出一个自然的过渡。随着“三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电商服务站点,已经开始长出了更多的功能,成为了生态服务中心、创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生态服务中心目的是让农村生活和城市一样便利;创业中心指吸引了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建设农村,让他们创业变得简单;文化公益中心定位则是服务站点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孙利军表示。

随着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惠民措施在一些省份开始铺开,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百姓之难成为一种“时兴”、便捷的方式,县域电商服务点的文化公益中心定位深合时宜。在过去一年里,阿里在福建省一个县的30%合伙人都会拿出收入的五分之一为村内的五保户送米送油,随事点滴,但确实是在急农民生活所“急”。

孙利军坦言至今为止很多人不明白发展业务和做文化有什么关系,但他认为很有意义,“这是改变乡村老百姓生活自我的开始,除了劳作,他们还能和城里人一样关心自己的健康。只有一个人懂得关心自己的时候,爱护自己的时候,他才会有新的发展。”

在孙利军看来,城乡一体绝不是把农民搬到居民楼。通过互联网服务中心的接入,为农村居民一站式解决生活、工作、文化等等各方面便利,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互联网服务,在今天这就是真正的城乡一体。(记者刘超)

作者系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集团副总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