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基层政府对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理

[ 作者:陈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25 录入:7 ]

随着现代社会的改革和体制的完善,社会中出现了一些非正常、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群体性上访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群众与政府的关系,把握好群众的意愿,落实好群众的述求就成了当今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尤其是明主法制相对落后的基层,往往成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聚焦点和突发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对新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着,政策的改变是难免的,一个政策的颁布到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上面下达了一个文件后,政府没有很好的宣传教育,导致有的群众只知道旧的政策,对于新的政策没有及时的了解,从而产生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二是政府个别领导的思想不够重视。基层工作的“繁、难、杂”是每一个基层领导所面对的,而其中有个别领导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注重经济发展、乡镇建设而忽视了信访维稳工作,秉着一个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的态度,怕担风险、怕犯错误,没有真正的解决群众的诉求。

二、采取的对策

(一)、态度真诚,体现“亲民、爱民、为民”

“心中有民,情为民系、真诚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上访者,有的接访者态度恶劣,甚至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做法是我们坚决禁止的。我们应该“举止文明、态度热情、办事公正”,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想,认真与上访者沟通、核实情况,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使我党在群众中产生更好的印象。

(二)、明确职责,针对性分化工作

乡镇个别部门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人员配置不到位的现象,一旦出现上访事件,就互相推脱,甚至不理不问,导致矛盾的激化,引发了群体性上访。因此,人员的配备,责任的细化,具体的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解民之急,及时落实群众诉求

领导干部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各部门之间应该相互连动、相互协作,减少办事流程,尽量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把群众问题落到实处,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我们办事的标准,答应的事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一个言而有信、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四)、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

随着现在的网络化科技迅速发展,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缴费等各种方式应势而生,做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也真是如此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沟通。深入群众拜访,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群众,最重要的是深入人心。网络的虚与拜访的实相辅相成,解决了人民问题的同时也能增进感情。

(五)、总结落实,备好应急预案

上访是各地都会面对的,一些地方采取好的解决方式可以保一方平安,而另一些地方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人员的调配、事态的稳控、教育的引导就成了重点,因此良好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发生一起,记录一起,总结一起,使各地进京赴省等上访率常伴零左右。 

作者地址:旧口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