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 作者:霓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7 录入:7 ]

“一季度石锣村编制整体规划,涉及水利、道路、庭院、乡村旅游、改土、阵地建设等方面,涉及资金4000多万元。(《新华网》4月22日)

手机微信群已经成为“低头族”每日必刷项目之一,晒晒这个、聊聊那个,总之就是刷、刷、刷。近日,笔者又发现了微信群的另一大功用——聚拢民心。各位网友别急,且听笔者慢慢道来,在四川省旺苍县尚武镇石锣村,这里的“第一书记”建起了微信群,村民们都积极踊跃加入,因为在这里可以及时了解到扶贫政策、查看村庄动态、搜索种养信息等。如此这般,村民们天天都能在一起聚一聚、唠一唠,“第一书记”也插插话、唠唠嗑,不知不觉间距离就近了、感情就深了,说的话就有人听了,民心当然就“铁板一块”。此种创新做法,必须点赞!

自从中组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后,“第一书记”似乎已经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标配”。然而,“第一书记”这个“一”字可不仅仅是字面上这么简单,工作“干实”了才配称得上是“一”,“干不实”却更让人诟病。笔者是个农村娃,也对“第一书记”如何开展工作有两方面小小的建议。

一方面,把人“聚起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都将“离开农村、入住城市”作为奋斗目标,甚至出现“宁在城市里住地下室,也不回农村的热炕头”的现象,这不仅导致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也导致农村发展节奏放缓甚至停滞不前。另一方面,破解“靠天吃饭”。虽然现在无论是农业种植技术还是畜牧业养殖技术都有了质的跨越,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农民群众依旧守着陈旧的观念“靠天吃饭”,如何普及先进技术,让农民群众“腰包”鼓起来,是第一书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一书记”到农村工作,代表的是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关注和关切,要带着问题去、带着感情去、带着措施去,如何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带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第一书记”用脑用心、用实打实的招法去说话!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