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多策并举,严防“走读”现象

[ 作者:艾小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6 录入:7 ]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比喻,也反映了群众对这种现象的反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民风为之一新!但从近期报道的案例来看,仍存在少数干部“走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干部自发自觉地“身在心也在”?值得我们深思。(新浪新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干部“走读”是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和干部人事制度的产物。所谓干部“走读”一般指干部家住城市,而工作地却在县城或乡镇,早出晚归,周一至周五上班,周末回家。“走读”现象较为普遍,但这一现象却形成了许多弊端。很多群众认为干部“走读”,走散了思想,走丢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走坏了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让干部真正把根留在基层,把心交给群众,严防“走读”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和工作责任感,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多办实事,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困难。

其次要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中央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把干部“走读”问题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党的群众路线和扫“四风”作为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群众路线为契机,加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切实可行而又持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真正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干部的言行。通过明查暗访、跟踪督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坚决纠正。

还要注意加强舆论宣传。以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等方式,畅通民意,发动群众参与举报。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及时宣传和总结干部“走读”的好经验、好做法,对落实不到位的,要及时予以曝光,强化警示教育效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