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的概念想必大家已经不再陌生,13年首提家庭农场,农业规模经营也已经被国家推行了几年,可是效果并不大。除了东北地区,一家人有好几垧地,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依然是一口人平均1亩地左右,家家户户分散种植,难以规模化、标准化。
规模化是必然的吗?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必然目标,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甚至算上日本,农业都是现代化的,机器作业,统一管理,又快又保证了农产品质量。而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就是规模化。从06年开始国家就大力支持合作社,想达到农业一起作业的目的。不过,没有完全达成目的。从去年,国家又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凸显对农业规模化的重视。所以说,农业规模化呢?是我国必走之路,未来几年,国家一定会大力推行的。
那么,土地规模化之后,农民会被淘汰吗?有多少农民会被淘汰呢?
土地规模化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了,只需要一个“大地主”,几个工人,一群机器就能完成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工作。那么还在家种地的那些农民就会面临失业问题。地都被流转了,交给别人种了,还有我什么事?在这里,真真小编想说的是,部分农民肯定是会被淘汰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在新时代情况下,那些不懂得跟随时代的脚步,只顾着自己家一亩三分的农民,肯定是会没有饭碗了。未来需求的是,有眼光,能进步,会营销的新型农民。
未来农民要被淘汰了!这个问题乍听很严峻啊,中国8亿农民呢,那问题岂不是很大?
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多,八亿农民,那是农村户口的人,这里面有一半多的农民都进城打工了,即使不进城,也都在当地打零碎工。甚至很多农民早都把地包出去,不再种植了。所以,问题不是很大,大部分农民可以依靠打工或者进城生活。
在规模化的进程中,一定要记得考虑农民情况,保护农民利益,方是最优解决方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话三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