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贺夏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 作者:贺夏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3 录入:吴玲香 ]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正风肃纪工作的进一步延展和深化。

1.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第一线,既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骨干,又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的作风和形象的窗口。总体上看,当前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但也应看到,作风不正、行为不廉、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中还存在,办事不公、作风粗暴、庸懒散等不作为问题尤为突出。小官离民生更近,相对于高级干部的贪污劣迹来说,给老百姓带来的切肤之痛,震动更大、感触更深。小小苍蝇关乎人心向背,小官巨腐腐蚀的是党的执政根基,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一些基层的腐败问题,会使党群干群关系产生失血效应,造成基层党组织因政治贫血而涣散无力,同时还会造成官民矛盾燃点降低,动辄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最重要的执政基础就是民心。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唯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铲除最后一公里腐败,真正做到惩治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才能赢得党心民心,不断巩固、厚植党的执政之基。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重塑党的公信力的关键。

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一方面,公信力表现为社会公众对被信任者的一种主观评价;另一方面,表现为被信任者长期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和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当前基层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公信力。官职不大权力大,吃拿卡要胆子大三千五千不嫌少,三万五万不嫌多,这些素描从侧面反映出蝇贪的丑陋形象。苍蝇身处基层、位居前线,与群众密切接触,和民生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或许对反腐数据不尽清楚,但对身边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却体察深切,对基层腐败有着直观感受。如果对这些苍蝇放松警惕、不及时治理,苍蝇就可能变成老虎,甚至”“成群,不仅严重透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信用,而且影响党的施政观感,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对党的政策和执行实效形成负向对冲,产生缩水效应,其危害不容小觑。群众利益无小事,惩治腐败无盲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须按照中央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果断的措施,严肃查处强占掠夺、吃拿卡要、贪污挪用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行为,切实加大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纪律审查力度,以执纪问责的实际行动重塑基层政治生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3.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强调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而且这种得到是可衡量的。获得感作为一个理解改革、展望未来的关键词,贴近民生、体贴民意,具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吸附着来自现实的热力。获得感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收益的增长;又包括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权利,以及拥有对未来的预期和希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群众的物质获得感,更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剥夺尊严信任等更深、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实践证明,四风和腐败问题每增加一分,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减少多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泛滥,人为设置的利益藩篱,成为深化改革的拦路虎,产生阻碍改革深化的延时效应,削弱了改革成果共享成效。党风不正则民风不淳,腐败还可能导致社会生态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民众陷入伦理道德逐低竞赛,甚至价值观出现空心化危机,这些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效果群众有目共睹,这既是我们党在赶考路上的生动实践,也是检验作风转变的现实答卷。随着反腐败的深入,群众在为打老虎拍手称快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强化监督执纪,不仅解决好发展、民生和稳定问题,有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确保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落细,用看得见的方式将群众的获得感变成现实,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教育,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斩断腐败生物链,修复基层政治生态,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好转,让获得感在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写下时代的注解。

(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科研部副教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03-2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