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依法治吏仅靠颁“蜗牛奖”还远不够!

[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16 ]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目光,有人说这种唤醒“职业羞耻心”的做法可以激励“职业荣誉感”,也有人说,“羞辱”式的颁奖会造成破罐破摔或急功近利的不良后果。

(网易新闻)

在许多国人心中,蜗牛象征着缓慢、落后。当前干部队伍中那些在工作上有着“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问题的领导干部,就好比蜗牛。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的初衷,是通过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部门或单位责任人发放“蜗牛奖”,以此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

“蜗牛奖”直接瞄准懒政、庸政、怠政,在一定程度上让问题官员“没了面子”、“脸红出汗”。一些有羞耻感的官员,可能会改变一下积极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警告,或者一种讽刺性“奖励”,“蜗牛奖”的毕竟是一种软性的手段,对问题官员的职位、工资收入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最关键的是,对于“荣获”此奖的干部,依然我行我素,则设立此奖想达到的惩戒效果可能极其有限。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摆在了愈发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吏。如何做到依好治吏?必须在整肃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干部作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治吏就必须抓好这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关键少数”,必须让领导干部具有担当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关键的作用。

“蜗牛奖”的设立,可以说是当地党委政府在依法治吏上的创新举措,但紧靠它还远远不够。刘云山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良作风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由此可见,整作风树清气,贵在实、也难在实,要重动真格、求实效。因此,若在坚持以严的纪律、铁的制度狠刹歪风邪气的基础上颁发“蜗牛奖”,其效果必将显而易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