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家乡的经济富裕了,村里的文化断层了

[ 作者:曹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3 录入:12 ]

小人物,大事件,每个返乡人的背后,是一幅幅乡土人情画卷,如土地基建、娱乐商业,如人口迁徙、工业产业,如婚嫁丧娶、电子商务……与往年不太相同的是,在国家定调经济下行“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大家返乡后对各自家乡数年来的变化予以了更大关注。

前几天,朋友老张来找我闲聊。老张在批发市场做油漆生意,这些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倒也跑出了一片光景。年前,他开着自己的越野车,一家五口人浩浩荡荡回老家过年去了。我问他,老家过年热闹吧?人多肯定有意思吧?

没想到老张却说,没意思极了。现在年味太淡了,过去同宗同族的老少爷们,总要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去给五服之内的亲人们拜年,无论富贵贫穷、无论辈长辈低,人们总会挨家挨户把祝福送到。那一路上说说笑笑,大人发烟小孩放炮,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可现在呢?老张说,现在村里子家家有车,户户有楼,比城里都富裕,但是人们脸上再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笑了。

那么,现在村民都是怎么拜年的呢?老张说,每家只是去自己的父母或直系亲戚家走动下,大年初一大街上没几个人。人和人之间疏离而客气,大家脸上带着的表情也不足而论,有人矜持,有人客套,有人傲慢,有人虚与委蛇。

究其原因,还是现在的人都有钱了!老张气鼓鼓地说,自己不远千里回去过年,没想到过得是这样寡淡的年,明年他就不想回了。老张的家在河南北部的新乡市长垣县,这个靠近黄河岸边的豫北小县,经过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个体经济遍地开花。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四大之乡”,分别是“厨师之乡”、“起重机之乡”、“医用卫材之乡”和“防腐材料之乡”。此县属河南省10个直管县之一,2015年GDP9.9%,为全省第一。

这里的制造业非常发达,老张家所在的张村在城郊,村中家家户户都有作坊,大的年产值三五千万,小的一年也有二三十万净利,当然比外出打工要强得多。这个村能整体发财的秘密是他们有“致富神器”——订做电动车棚。三轮电动车、四轮的电动车,这种在西安的地铁口聚集成堆、敢在车流中横冲直撞的小车,本地人叫它“蹦蹦”,没有牌照就图个方便。当然也少不了隔三岔五被警察抓住罚上三五千元,这种“猫和老鼠”的游戏每个“蹦蹦”司机都经历过。

电动车棚,其实构造非常简单。就是周遭铁皮镶嵌上几块玻璃,这对“连火箭都能造”的河南人来说当然不在话下。所以老张他们村家家都在做。做好了一批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卖往全国各地。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生意,张村一个村占领了全国80%以上的车棚市场。有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在天猫上、淘宝上卖车棚,不再受批发商的盘剥,一年下来居然赚了200多万。

钱多了,张村的人们也向城里人看齐了,家家户户的宅基地上,三五层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欧式风格、美式风格各种风格小楼让人恍然以为来到了上海外滩。街道两边,密密麻麻的轿车看不到头,一二十万的家用轿车是标配,保时捷、陆虎、沃尔沃、卡迪拉克也不在少数。老张端起酒杯说,按理说日子过好了,大家应该比穷的时候更开心、更团结呀!结果呢,现在大家都有钱了,反倒是一个看不起一个,一个不服一个,互相之间既有攀比也有提防,再也没有以前淳朴的民风了。

老张说,现在的村民,腰里揣上票子脾气都长了不少。各种从来没听过的稀罕事也来了:有的年轻人在外面的宾馆里赌博、吸毒,赌牌都玩得很大,曾有一个村民到澳门赌博一夜输掉一间年产值几千万的厂子。

老张端着酒杯喝闷酒,他说,不知道农村这是咋了。

宗族社会在农耕时代有其集约的效用,宗族以血脉相连,一宗一族,男丁兴旺的话,在古代干农活的人就多,放到如今的城中村,村支书、村主任基本上都是大家族出的人,无他,人多票多耳。但当农村进入到工业时代和现代社会,原有的宗族血脉关系便不再对做生意起明显作用了。这也是富裕起来的城中村,人们的宗族观念逐渐淡薄的原因。

富裕起来的县域经济和断层的乡村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旧的秩序已经崩塌,新的秩序却还未建立。我倒是建议,这些富裕村落的朋友们,有空到陕西韩城党家村去看看,不仅是去看古民居,更是去瞻仰一下商业合作精神和乡村社区文化。

韩城党家村,以保存了125座元明清时期的四合院而闻名中外。这里的党、贾两家本是亲戚,两家人明清以来在河南瓦店、社旗的水路码头设商号、票号、镖局。他们既和本宗族大力合作,也和来往过路的各地客商合作,太平天国时期,还帮清政府做漕运进而进入鼎盛时期。党家村人赚了钱,用骡马把银两驼回韩城党家村,再一砖一瓦地盖自己家的四合院。总有时运不济、生意不好的族人,村人便设立了公益性质的互助组织,给他免息贷款让他去做生意。不愿自己做的也可以入股别人家,自己去跑腿干活。党家村人就是靠着互帮互组,家家兴旺、户户发达。小小村落家家雕梁画栋,砖雕、石雕、木雕都精巧奇特。村中有11座祠堂,每条小巷都用鹅卵石铺就,几百年前就设计了发达的排水系统,这个村从未被水淹过。村东南有座文星阁,供着文曲星,这小小村落果然也是灵秀之地,有清一朝村中就出了一个进士、五位举人、四十四名秀才。

党家村有多富?清朝村史记载,村中的地基每亩需白银千两,是不远处韩城县城内地价的百倍。如此富裕的村落,兴盛数百年之久,靠什么传承?你随便走进一个院子,都会被这里墙壁上刻的家训所深深震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另外一家是“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再看另一副:“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党家村人家,家家户户在建设豪宅之时,都会不惜重金请来名家,书写家训刻在石头上,让子孙铭记。更有甚者,有户人家,竟然把《朱子家训》工工整整刻在家中的石壁上。党家村家家富裕,他们崇尚文化,准守乡约;互帮互组、民风淳朴。

党家村人,在数百年前就形成了良好的财富观念和传承观念,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富裕而骄矜,而是更加的谦虚谨慎。这种良好的家风所形成的社区文化,使他们亦耕亦读,生意绵延了几个世纪,这里至今仍是陕西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这其中,自有当今之人所可以汲取的文化内涵。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证券时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