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弘扬孝道不要变了味

[ 作者:范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3 录入:7 ]

春节放假前夕,长阳县火烧坪乡党委政府给22名机关干部和乡中心学校的300名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每人亲手为自己的父母洗脚,而且要求拍照上交。“百善孝为先,做人做事前得先做好孝道。”火烧坪乡党委书记李德兵说。(中国新闻网 218日)
毫无疑问,讲孝道是对的,这是做人最基础的一部分,也是人性的根本。该党委政府重视孝道的培养并认识其中的重要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尽孝需要作为任务来布置未免有点讽刺了。而且要求拍照上交,这样的要求难免让人猜想一些干部给父母洗脚只是为了拍照完成任务。但相信不少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感想,有所收获,这也算达到了布置者要的效果。只是孝道始终不应该政治化,更不应通过具体形式要求,这样的弘扬让尽孝变了味。 

孝不孝不一定得看会不会给父母洗脚。有孝心的人,就算没有给父母洗脚也是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而没有孝心的人,及时按要求给父母洗了脚也不一定就会变得有孝心。对于弘扬孝道,政府可以宣传,可以倡导,但是没必要作为任务下达并验收,是孝子,不用任务来要求,不是孝子,强制了也没用。

孝与不孝是个人品格上的问题,无法量化,也不能作为工作内容考核。换言之个人的孝与不孝都是关起门来一个小家的事情,原本有孝心的人通过完成任务去尽孝道对其是一种讽刺,更可怕的是这种“任务”如果成为常态可能会渐渐麻木其原本的孝心,变成习惯性完成任务。对于没有孝心的人,完成任务也只是应付,不是心甘情愿的尽孝,父母接受起来也会尴尬。

报道这种完成作业式的尽孝,宣传结果也可能会变味。尽孝本来应该是很日常很普通的一件事,给父母洗脚也作为新闻报道,作为标榜宣传,未免让人觉得尽孝标准太低,太过形式化,甚至会让一些人觉得是作秀而产生宣传副作用。

弘扬孝道应该是唤起大家的尽孝之心,相信烧坪乡党委政府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孝心是私人之心,只能引导,感染,不可强加要求。可以多加宣传,通过领导自身行动感染人们,通过电视电影故事等感化人们,制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却不能通过某种形式刻意要求,让大家自己自愿地用自己的方式尽孝,才能保持孝道应有之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