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黑化集团2年被罚30次拒执行20次,企业负责人态度是:罚就罚吧,没钱。另据媒体报道,黑化集团污水处理系统改造项目未经验收,也违法投入使用多年。(2月20日 凤凰网)
2年内,黑化集团被罚30次,这个听起来都已经是很让人震惊的了,关键还在后面,它还拒执行20次。有没有觉得行政命令得到了蔑视?环保问题,已然成为当今的热点,特别是新环保法的颁布之后,加大环境监督力度不容置喙,今年的电影《美人鱼》也大胆尝试了环保题材,可见环保问题所引起的重视。
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排放不达标的,进行处罚,这是环保部门的职责所在。但是不仅仅是开罚单这么简单,开出罚单,还只是监管的第一步,根本还得执行,否则,罚单就成了空头支票,没有了实质上的意义。黑化集团为何2年被罚30次拒执行20次,环保部门前前后后出入了此企业多少次,每次就是递罚单,没有思考过为何企业不执行、也没有想过如何采取措施确保处罚落地。当然,这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作为政府部门,2年时间内,为何也没有过任何强制性措施执行,这体现的就是政府慢作为行为,助长了企业的气焰。
“慢作为”现象不解决,怎么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又怎么能搞好工作?这种“慢作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像一种慢性病,不被人们重视,却一点一点侵蚀着人们的身体。行政效能在“慢作为”中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造成许多矛盾和问题久拖不决。这样,群众的利益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会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慢作为有很大的隐蔽性,又有着沾边的借口,况且凡事慢作为的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联系,处理往往批评批评、教育教育就算了,治理效果不很理想。这需要人事管理部门加强研究,进行科学设置、明确职责、限定工作完时限,违者追究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让监察部门进行监督治理。
向“慢作为”开刀,能促使机关工作人员保持头脑清醒,根除思想上的懈怠情绪,强化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促进工作作风转变,调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工作效能,用好权、理好事,履行好职责,及时把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格尔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