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风波

[ 作者:田泽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09 录入:王惠敏 ]

    天刚亮,我们扶贫小组一行10人,便驱车赶往100多公里外的扶贫点村。

九点多钟时,我们赶到了扶贫点----万家岗村。在村干部带领下,我们分三个小组逐户开展扶贫工作。第一小组第一户是我包的,因为事先电话通知到了,两位老人早已在家里等着。当我们一行三人刚进屋坐下时,突然闯进了一男一女,年纪大约都在五十岁左右。男的面无表情,女的一脸怒容。

一进门,女的便开高腔发话了:“你们是来扶贫的干部吧?我要向你们反映问题!”

带我们这一小组的是村妇女主任。她见状,忙带着笑脸劝解道:“胡姐,有什么事,到村部去说,不要在这里吵闹好不好?”

我也轻言细语陪笑解释道:“有什么情况,你先向村委会反映,村里会妥善解决的。”

女人什么也听不进去,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一个人高声大气地说前道后,比张三连李四,喋喋不休。看到这种情况,我和两位老人交谈了几句后,我们只好起身告退。女人还是不肯罢休,紧紧跟在我们后面,口里一直说个不停,直到我们车子驶出很远,她才停了下来。

接近上午十二点时,我们小组已先完成了工作任务,便赶到村里一农户家里去吃午餐。一下车,便看见那妇人在农户家院子里站着,嘴里不停地念叨。一见我们进来,她便没好脸地又开腔了:“扶贫,扶贫,扶鸡巴卵贫!有钱在这里炖缽子,没钱扶助我们这些困难户……今天谁要是在这里吃饭,我就把缽子端走,把情况向上级汇报!”我们都不愿和她搭腔,只低着头向屋里走。

后面的妇女主任觉得场面弄成这样有些尴尬,又是乡里乡亲的熟人,便走上去不断解释和打圆场:“胡姐,他们都是县里某某学校的老师,是来我们村对口扶贫的,在这里是交了钱吃个工作餐……”

“原来你们是老师,老师是最大公无私,最受人尊敬的,我儿子读书时,我最尊重的就是老师……。既然这样,那我就不端走你们的缽子了,但我一定要等村支部书记回来后给我一个答复。”见她情绪明显好转,我便招呼她坐下,并安慰她说:“如果有什么情况,就如实向村里反映,通过组织解决,不要吵闹。”

从她拉拉扯扯的反映中,我大致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她的家庭原来在村里还算可以,一儿一女都成家立业。特别是儿子在长沙做生意,有房有车,生意做得不错。但天有不测风云,去年老头因心脏病两次到湘雅动手术,花去医药费20多万元,家里积蓄全部用完,而且还借了亲戚朋友一些钱。她先后几次找村里申请低保户和扶贫户,村里都没有通过。于是她一见到扶贫干部进村到户,就心生怨气,追着扶贫干部吵吵闹闹。

大约半小时后,其余两组的同志也都赶到了吃饭的农户家。村支书和他们一路,他下车一见到妇人,便连忙将她叫到路边一棵大樟树下,两人长谈了约摸半小时功夫,终于妇人离开了。到底村支书对她说了什么,我们不知道。饭桌上,支书也只字未提妇人的事,我们也不便问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