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行、骑车、乘车上下学时,分别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12周岁以下儿童能不能骑车上路?9月11日,2018年“交通安全体验课”开学第一课走进乡村校园活动在北京市昌平区巩华学校举行。这是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交通安全体验课”第一次走进乡村校园。(9月12日,中国青年网)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对中小学生来说,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学生们上学放学途中因交通安全意识淡泊出事故的报道也屡见报端,让人揪心。
对活泼好动,自控力差的中小学生来说,每日数次往返于家庭、学校之间,以步行、自行车为基本交通方式,由于判断能力、行为支配能力和心理生理素质未成熟等特点,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为防止孩子在上学放学途中出现意外,家长们总是操碎了心,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天天来回接送。一到开学季,学校周边接送孩子的家长总成为校园周边的一道风景线。
对乡村学校的孩子来说,很多家长外出打工,负责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要么年龄大、要么忙于农活,根本无暇接送孩子,更有自已照顾自已甚至还要担负照顾弟弟或妹妹的留守儿童们,他们的上下学交通事故往往犹为突出。乡村孩子的天性,使他们在通行公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相追打嬉戏,或骑车嬉闹追逐撒把,不顾前后左右,不理车辆行人,随意穿越公路,行走路线变化无常,交通行为极具突然性。有的图方便,成群搭乘非法营运三轮摩托车甚至自己驾驶摩托,因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极高。造成的后果,不仅直接造成自身伤亡,还会使无数个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因此,乡村儿间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树立犹为重要。
据报道,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等人与志愿者、交警、学生代表一起,以脱口秀、情景剧、歌舞等多种形式,结合乡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为乡村孩子带去了记得住、学得会的交通安全知识。这样的“交通安全体验课”是第一次走进乡村校园。
为预防和减少农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提高他们交通自防能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应多走进乡村校园,让乡村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成为常态。
(作者单位:马尔康市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