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调查研究沦为形式源于群众观念淡薄

[ 作者:陈宇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13 录入:吴玲香 ]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用好这一传家宝,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要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和群众,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正如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身入’更要‘心至’”。(7月10日,人民网)

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准确、全面的了解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长期以来,开展基层调查研究总不外乎先开一个座谈会,听指定好的几个人拿着材料汇报,然后走马观花地走一走,最后再说几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官话。调查研究作为了解基层情况、促进工作提升、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沦为形式源于群众观念淡薄。

其实不难发现,在调查研究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往往是相关人员在思想上没有牢固树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思想,对深入基层调研的认识不够,长期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使一些干部认为这只是一项工作要求,对其重要意义没有完全理解。更有甚者,片面地认为调研只是一种形式,存在应付心理。另一方面,认为开展调研只是工作的一种形式,完全可以通过听汇报的形式来掌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基层调研的要求。归根结底,还是对调研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的从大局角度认识到调研对推动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意义。

说到底,调查研究沦为形式最为重要的是群众意识淡薄。部分同志,对工作成绩看的重,对工作中的问题看的轻;对干部汇报看的重,对群众反映问题轻;官僚意识重,群众观念轻。在调查研究中不能从真正干事创业的角度去考虑,对基层部门和一线员工关心较少,与群众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距离比较远。特别是一些干部只把问题看成个例,解决了一个其他的没看到就认为没有问题或者不想揭开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对待后续的解决没有深入基层实地考察,重材料、重言语,只要反馈的解决了就认为解决了,因此也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新桥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