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余培发:政协委员应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 作者:余培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9-11 录入:吴玲香 ]

调查研究是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无论是参加政协机关组织开展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活动,还是参加民主党派、政协界别和委员小组就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组织开展的向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活动,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我们不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时就只能信口开河,根本就说不到点子上和关键处。由此可见,调查研究是我们广大政协委员履行好职责的基本前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广大政协委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把调查研究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如何做好调研准备

调研之前有无准备,准备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影响调研效果。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仓促“出征”,盲目乱跑,就可能费力不讨好,达不到预期目的,收不到理想效果。根据我多年在政协工作的亲身体会,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准确选择调研课题

调研课题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成败和价值。由于我们每个政协委员所在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任务不同,选择的调研课题必然不同。但有几点值得大家共同注意: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择党委政府最关切、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努力做到掌握政策、把握趋势、了解全局,尽可能地把握党委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重点,想全局之所想,急党政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二是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实际,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寻求新途径;三是要选择前瞻性的课题进行调研,以利于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防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四是要选择我们自身有能力承担、有优势去完成的课题,应做到求精不求多。

(二)详细拟订调研方案

一般来说,政协的课题调研方案主要包括调研目的、调研人员、调研时间、调研地点、调研对象、调研方式、调研问题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1、调研目的:因调研报告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一种是总结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概括出先进人物或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正面经验,使其便于在面上发挥影响。二种是反映具体情况的调研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领导机关或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三种是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查清事实,获得足以说明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材料。

2、调研人员:就是参加调查研究工作的组成人员。一般以每个调研小组35人为宜。

3、调研时间:包括调查研究的总体时间和具体时间。总体时间可安排到某年某月,具体时间则要求安排到某年某月某日。

4、调研地点:就是我们搞调查研究要去的地方。作为基层政协委员来讲,应把搞调研要去的地点明确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村社一级。

5、调研对象:调研对象是指接受调查的社会现象的总体。调研对象由性质相同的各个调查单位或个人组成。确定调研对象的关键在于明确地规定接受调查的总体的范围与界限。只有调研对象确定准了,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合理性。

6、调研方式:就是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个别调查、开座谈会、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统计调查、通信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8种形式。

7、调研问题:就是我们搞调查研究需要重点了解和掌握的问题。这是搞任何一个调研都必不可少的。在调研过程中,要向被调查者提出哪些问题,事先要做精心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在调研中临时提问往往不全面,甚至会把重要的问题遗忘,造成遗憾。在调研出发前,要尽可能多地想出要提的问题,并把它一一列出来,写在课题调研提纲里,发给被调查对象,以便在调研过程中随时提问,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例如,2014年为了探寻我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我在搞调研之前就列出了需要到乡镇、街道办座谈了解的8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区级相关部门书面提供的31个方面的问题,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几乎没有遗漏。

(三)认真学习相关政策

对我们已选定调研课题所涉及到的中、省、市、区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我们要认真系统深入地进行学习领会,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并将其核心内容摘录在笔记本上,以便我们在搞调查研究时能用于指导我们的调研实践,使我们的调研工作能紧贴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体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调研成果能够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

二、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一)要遵循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调查研究一般由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三个步骤组成:

1、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明确目的,即要明确调查研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果题目是领导交办的,首先要弄清领导的意图;如果是自选的题目,要考虑这个题目是干什么用的。只有目的十分明确,并围绕目的把调查事项做具体规定,才能迅速准确地收到调查效果。二是初步研究。在明确调查目的之后,就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有关被调查对象的理论、政策、法律,一些现成的材料。然后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初步的研究,初步把握解决问题的所在,了解哪些材料已经比较充分,哪些材料尚需补充。三是拟定提纲。调查之前,一定要拟定调查提纲,以便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2、调查阶段。调查的结论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工作。要做到正确的调查,调查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凭主观意志,从局部角度下结论。按图索骥地搞调查,必然得不出正确结论;完全按领导意图或照搬本本,也必定有害。调查者要敢于反映实际情况,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定要用发展变化和联系的观点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不能用一成不变、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调查对象,这样就不能正确地进行调查。一定要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善于从整体中推出事物的普遍联系,寻找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单一的就事论事、原始的演绎归纳也无法正确地进行调查。

3、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就是要对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整理加工、演绎归纳,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科学分析与综合,找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是去伪存真。在调查中收获的大量材料中,由于有些提供者提供的材料并非第一手材料,或提供者提供的情况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导致提供的材料真假难分,所以对材料的审核、补充、寻找佐证就十分重要。一定要掌握真实、客观的材料,剔除不客观、不公正的材料,还要注意多作些比较,如正反意见的比较,现在与过去情况的比较,纵向资料的比较,横向数据的比较等。二是整理加工。经过去伪存真辩别的材料,还仅仅是一些有待加工整理的“原料”,研究的过程就是对“原料”整理加工的过程。整理加工的关键是统一标准。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对“原料”进行分析、总结、概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摘要分类。 即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有用的(即经过去伪存真、整理加工后的)材料,进行粗略的分类和摘要。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理清头绪,便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摘要的目的是为了把最有典型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作一次大的整理和取舍。四是制作“备件”。在收集来的大量材料中,有些统计数字和资料,不可能完全在调查报告中写出来,但缺少又往往难以说明问题。因此,就需要制成一些统计表或图形,附录在调查报告之后,以便查阅。

(二)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具体形式

调查研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八种:

1、个别调查。个别调查是调查者通过和被调查者进行个别交谈来调查情况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所取得的结果仅限于提供参考,它只能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一定线索。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或数据都应通过其它渠道证实才能使用。

2、开座谈会。一类是专题性的座谈会,要求同一类型的人参加;另一类是综合性的座谈会,这类座谈会往往是多方面人员参加。开好座谈会,首先是要选择好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如与会对象要熟悉情况,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事先让与会人员知道调查的目的内容,以便做好准备。座谈会人数以510人为宜。开好座谈会还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因对象而异,引起话题;二是调查人员既要甘当“小学生”,又要善于引导,就是说在座谈中既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思路,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与会者顺着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座谈;三是调查人员要善于询问,就是说既能通过询问取得你想要掌握的情况,又不要使对方感到难堪。

3、收集资料。这是说搞好调查研究,单纯靠某项调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于平时经常性的收集、掌握大量资料。因此,一方面,一定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收集书面材料,并分门别类地搞好剪贴备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广泛地收集重点之外的各种书面资料。

4、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用卷面形式提出一些固定问题让被调查者填写的一种调查方式。

5、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运用统计原理,收集资料并加工分析的调查方式。在现代调查中大量使用问卷调查和统计调查的具体方式,尤其是在定量分析中统计调查有着任何调查都替代不了的作用。

6、通信调查。将有关调查问题通过信函寄给调查对象,由其回答后再用信函寄给调查者。

7、电话调查。电话调查是指用打电话给调查对象的方式,对某些问题听取被调查者的看法。

8、网络调查。网络调查是指把要调查的问题发到网络上,由被调查者发表意见,调查者再把网络上的意见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分析加以应用的一种调查方式。

(三)要弄清调研报告和调查报告的区别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地、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围绕明确的调研目的,经常深入到社会实践第一线,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从而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它的形成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前提,研究是调查的深入和发展。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只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全面地掌握客观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周密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一般来说,政协委员撰写的调研报告,应该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机关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力求对策建议能被采纳,这样的调研报告才真正有价值。

三、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具有针对性强、凭借事实说话、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调查迅速、报告及时等方面的特点。

调研报告写作应明确目的,突出反映主题。调研报告主题贵有新意,即新情况、新动态、新事物、新经验、新见解、新主张、新探索等新鲜的富有启迪或指导意义的东西。新意是调研报告的精华。围绕新意,确定主题,充分反映,科学提炼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关键。如果情况平平淡淡,没有特色或都是路人皆知的内容,就没有写调研报告的必要了。要写好调研报告,还要力求做到“四个实”:

一是情况要真实。只有真实的情况,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经过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为党委、政府提供有益的建议。真实性是调研报告的生命和价值所在。

二是材料要翔实。材料是基础。搜集材料要全面、翔实,研究材料要中肯、恰当,这样才能有鲜明准确的观点。要有机运用典型材料、数字性材料、对比性材料、情况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材料和概括性材料,包括群众生动语言等方面的材料来阐述和印证观点。要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提出富有有创造性的见解。观点统帅材料,材料和观点必须统一。我们在写作中,要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并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有些调研报告光讲观点没有材料,满纸结论性语言,空发议论;有的光堆砌材料,提不出明确观点,满篇都在罗列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需要注意防止出现的问题。

三是文风要朴实。调研报告不是领导作报告,不是教授讲课,不是学者演讲,它靠事实说话,因此调研报告的文字要生动朴实,不要华丽花俏;要文字简练,不要拖泥带水;要数据一致,不要前后矛盾;要结论客观,不要主观臆断;要留有余地,启发人们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是建议要切实。每一篇调研报告总要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欲达到一定的目的,特别是政协的调研报告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总要对党委政府提出某些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而这种建议必须是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要便于操作和应用,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只有这样的建议才可能被采纳,才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总之,调查研究的开展和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政协工作者的一个基本功。只要我们勤于观察,捕捉信息,掌握动态,选准课题;勤于思考,提高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勤于练笔,反复修改,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