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让调研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9 录入:吴玲香 ]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干部热衷于“彗星式”调研,为人民群众所诟病。一位乡镇干部说得好:省里下来个分管副厅长调研,市里要安排副市长陪,副市长叫上副局长,副局长又拉上业务科长。到了县里,再加上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一进村,人连成一串、车排成一队,从头到尾望过去,可不就像拖着一个长长尾巴的彗星?(7月16日 新华网)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事、基本功。当前,很多地方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下基层搞调研活动,这样有利于使领导干部掌握基层实际,了解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但是,在很多地方、很多单位,调研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场景:有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时,习惯早打招呼,让地方和基层早作准备,对于前呼后拥一大批人陪同等形式主义做法乐此不疲。

调研时,总不外乎先开一个座谈会,听指定好的几个人拿着材料汇报,然后走马观花地走一走,最后再说几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官话这个老程序。至于这样的“调研”,究竟有没有了解到真实情况?究竟有没有听到来自最基层群众的呼声与诉求?那就另当别论了。试想,这样的调研,这样的走基层,这样的“联系群众”,其真实效果究竟有几多?恐怕是连下基层调研的领导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吧。

一直以来,密切联系群众都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从“走基层”到“群众教育实践路线”,无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现实中,群众也特别欢迎那些真正走基层,执政为民,善于听民情、解民意、关心群众疾苦、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领导。对于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搞花架子、冠名“调研”之类的领导干部都是嗤之以鼻。

其实,群众并不反对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但群众很关心领导干部是否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是否听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是否会研究推行切合实际的政策制度,帮助基层干部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因此,笔者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多一些求真务实的作风,少一些摆排场的官气;多一些俯下身去倾听群众心声的姿态,少一些形式主义、走马观花的“调研”,莫让“调研”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