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酿出幸福味,多姿多彩贵于勤……”7月3日傍晚,宜宾市高县庆岭乡桥坎村,村支书秦培刚正带着文艺表演队的村民排练自编自演的歌舞剧。“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中诵家训、树家风,不仅凝聚了人心,更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宜宾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正成为宜宾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是宜宾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阵地建设的一个探索。(7月10日 《四川日报》)
村支书带领村民排练自编自演的歌舞剧,构筑起一道亮丽的社区家风、街道文化景观。在党中央大力倡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弘扬优秀家风的今天,宜宾市高县庆岭乡举办的“诵家训树家风”表演,激起的是文化传承、家风传承的层层波浪。这样的活动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比之那些不伦不类的“歌舞表演”不知强过多少倍。诵读经典,弘扬美德,传承家风,树立正气……这样健康而意义深远的活动永远值得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论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一精辟论述,道出了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都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良好的党风政风也是由许许多多良好的家风汇聚,因此抓党风政风建设,当从抓家风建设开始。
说到“家风”,自然想到“家规家训”,有了好家规,才能有好的家风,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中国,“家规家训”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规家训的盛行,当数明清时期。明朝的《朱子家训》更是家喻户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早就成了千古名句;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更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面镜子,其中的“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抓住了领导干部的“家人”们最不放在心上,又最容易违反的“规矩”,给自己,更是更广大干部敲响了警钟。
宜宾市高县庆岭乡抓住“重大节日”这一契机,把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社风的建设结合起来,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从近年落马的“老虎”“苍蝇”来看,有几人与家风没有关系?家风不正,就常常“后院起火”;家教不严,就往往“祸起萧墙”。作为党员干部,诵家训、树家风、扬美德、作表率,既是家风建设的需要,更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诵家训树家风”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睦幸福,承载着党组织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良苦用心,构筑起一道很不一般的文化景观。这道景观承载着用家风传承引领党风政风的重任,是一箭数雕之举。我们的党员干部们在这道独特的风景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但核心内容是要发扬家风美德,作好下级、民众的表率。惟其如此,整个社会的风气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势头,向着灿烂的未来挺进。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