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环保问题整改多一些断尾求“升”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11 录入:吴玲香 ]

今天,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以下简称第五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自治区)所进行的“回头看”督察正式启动。至此,首批中央环保“回头看”督察组已经完成对河北等10省(区)的进驻。国家环保督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回头看”的目的就是不允许对督察发现的问题不了了之,更不允许问题整改“烂尾”。(6月8日)

“断尾求生”是当壁虎、蜥蜴等动物被天敌咬住尾巴或遭遇危险的时候,往往会自断尾巴,吸引敌人的注意,乘机逃跑而得以逃生。这可以说是一种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的求生方式。这是它们的是一种自卫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说是本能。但,大概2-3个月时间就会长出更长的新尾巴。回到污染治理这个点,如果存有“表面整改”“假装整改”以及“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实在不妥。笔者以为,问题整改多一些断尾求生与“升”相结合,把问题能彻底解决。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一直以来,加强环境保护牵涉的利益关系复杂,执法阻力大。有些企业为逃避污染检测,动歪脑筋、耍小聪明,更增加了执法成本。面对这团乱麻,环保督查就像一把快刀,斩断了污染的灰色链条、打消了暗度陈仓者的念头。但从过往的事例来看,环保督察虽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批环境真问题。可仅仅解决现有问题依然不够,更重要的是能通过督察,倒逼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让绿色发展成为主动选择,解决“回头客”的问题。固然督查“规格”最高,纵观没有到达治本之策。

再者,如果单单把督查当成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地方面对督查,只解决查出来的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督查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只有以督查和整改为契机,建立起责任明确、透明高效的查处机制,改变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片面性,环保督查才有长久效用。假以长效机制建立不起来,纵使环保“回头看”次数再多,乃至天天盯着污染,也未必有实效和改观。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消除污染也并非是一蹴而就。对于环保环保督查全覆盖欣喜之余,还需强有力的制度做好“后手棋”。得根治受GDP牵制,环保执法拗不过“行政意志”;得重重拿起、重重放下,有撕破面子勇气;得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得把环境保护的责任与地方发展考核相结合;得把环境保护与“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惩戒力度;得把民众参与、社会协作有机结合。或许,当环保督查多一些断尾求“升”,那么治理的理想丰满,现实同样丰盈。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不可或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于督察“回头看”,笔者想说,只要对发现存在突出问题、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并把政绩考核与生态环境指标比重同等,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得到应有激励,让追求绿色GDP的“绿色干部”脱颖而出,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领导干部得不偿失环保督察压力才会内容大于形式。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