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狠刹环保督察整改“花架子”

[ 作者:武志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06 录入:吴玲香 ]

“假整改、真变通,宁夏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依然如故;治污光说不练,问题依然如故,汕头市对督察整改的漠视程度令人震惊……”近日,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情况,生态环境部曝光了一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花架子”问题,触目惊心,引发热议。

2016年、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四轮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了环保督察全覆盖,“环保风暴”自上而下席卷全国。督察组所到之处,动真格、办实事,严抓严打严问责,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8万余个,问责干部1.8万余人,倒逼党政领导干部真正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一些点面源治理得到有效治理,一些重点水库和河流水质整体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从近期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情况看,监管失守、敷衍整改“花样百出”。有的疏于监管,污染企业长期存在;有的整改简单“一刀切”,正规企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的假整改、真变通、编造虚假文件应付了事。突出反映出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不正之风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妨碍了党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的地方错误地把环保督察当作“稻草人”、“一阵风”,心存侥幸地认为“一次过关”后就可万事大吉,忽略了环保督察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保增长、保稳定的现实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模式依然存在单纯追求GDP的“路径依赖”,不惜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开绿灯,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选择性整改或敷衍塞责,搞变通、走捷径、耍花样。归根结底,是少数干部思想上出了问题,政治站位不高,“四个意识”不牢,政绩观扭曲、发展观错乱,执行政策不坚决,不同程度存在畏难情绪、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打赢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必须真刀真枪地干,走过场、做虚功是没有出路的。

狠刹环保督察整改“花架子”基础在树牢干部绿色发展理念。要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从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党的核心的权威、向党中央看齐的角度,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是绝对忠诚核心的政治要求,切实转变观念,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干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

狠刹环保督察整改“花架子”关键在从严从实绷紧思想之弦。要敢于动真碰硬严督察,在督察中发现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要真追责、严追责、快追责,让触碰红线者付出代价;要健全机制常督察,持续保持环保督察高压态势,完善环保督察常态化运行机制,一锤接着一锤敲,杜绝出现督察整改侥幸心理;要紧盯根源深督察,突出问题导向,深挖问题根源,完善制度规定,帮助地方政府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良性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督真改,干在实处,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无愧于新时代,才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才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