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四川省遂宁市现面向社会公开选拔50名职业村党组织书记。(人民网 6月1日电)
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有些地方实施了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有些地方将村干部作为岗位进行职业化招聘,将推行村干部职业化作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健强基层队伍建设的一个创新之举。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村干部提升待遇后,没了奔头,醉心个人事业;一些地方考核流于形式,干多干少一个样,职业化村干部成为变相 “铁饭碗”;一些地方组织依然涣散,政治生态“一池死水”。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村“两委”班子没有变化,仅仅提高了待遇或者村“两委”班子全是招聘选拔而来,对本地村情民情毫无了解。
而遂宁市这次选拔职业村支书,正是找到了“带头人”这个关键点,通过提升基层带头人队伍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抓准对象是前提。按照职业化建设的要求选拔农村基层“带头人”,关键在于不拘一格选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人才选拔到岗位上,才能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次选拔主要是优秀村干部、工人、农民、企业管理人员和涉农专业大学生等“五类对象”,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而涉及的这五类对象恰恰就是当前基层深化供给侧改革,振兴乡村经济的迫切需求。
对症下药是关键。村村有“村情”,户户有“民意”,浙江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正是通过“一村一品”,各有特色,才真正让乡村旅游不再同质化,创造了火爆的市场。而本次遂宁市职业村支书的选拔正是对照村情,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职业村支书配置,组织涣散有专家,经济薄弱有能手,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才能根据村情配置真正合适的“带头人”。
留住人才是保障。职业前景是工作前行的动力,而村支书由于自身岗位的局限性,已经触碰到职业空间的“天花板”,从而才会导致一些“懒政”“怠政”或者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这次遂宁市的职业村支书选拔切实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选拔要求了半年试用期、五年服务期,但是同时也明确了在村期间,享受乡镇事业人员同等待遇,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招聘到有空缺事业编制的乡镇事业单位工作,这既是一剂“预防针”,也是一针“强心剂”,解决了职业村支书的后顾之忧,也让职业村支书能够看到明确的职业前景,保障了队伍稳定。
选拔职业村支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职业前景,让职业村支书也有了“奔头”;村支书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专业素质提升,让队伍有“劲头”;通过职业化能随时解决群众需求,让群众有“盼头”。只有选好职业“带头人”队伍,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才能激发蕴藏在广袤乡村的巨大潜力,真正激活这片大地中磅礴活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