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黄河小浪底水库举行黄河禁渔期制度暨渔政联合执法启动活动,同时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禁渔巡航。此次活动标志着黄河禁渔期制度正式启动实施。(4月2日 人民日报)
黄河禁渔期制度主要规定了禁渔范围、禁渔时间、禁止作业类型等,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精神,其目的是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科学划定禁渔期,既能给水生动植物留下休养生息的机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让黄河流域得到长远发展,让母亲河哺育代代中华儿女,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需要治理单个环境问题,还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态系统的部分,构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如果不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过去受困于我国历史条件以及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认识,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步伐在加快。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充满强烈期盼,人们热切呼唤蓝天白云与绿水青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这是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美好期愿的回应,也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矛盾的正确认识及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持久、稳定的努力,只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美丽中国必将在神州大地出现。
(作者系青白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