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最近流传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据说在洛杉矶某咖啡厅,有人会点两杯咖啡,只喝一杯,再 “一杯贴墙上”。然后,真的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上来,但顾客会付两杯的钱。他走以后,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陆续还有其他人这样做。服务生全都像刚才那样把咖啡“贴”在墙上。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但却令许多游人感到新奇和不解。直到又进来一个衣衫褴褛的穷人,他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会以惯有的姿态毕恭毕敬地给他端上咖啡。那人喝完咖啡之后不用结账就可以走,然后服务生就从墙上揭下一张纸。原来墙上的咖啡是爱心人士专门给穷人准备的。如果墙上没有咖啡贴纸,穷人也不会留下,更不会胡搅蛮缠。我们也有理由推断,喝了墙上咖啡的人心里会记住这杯咖啡,他日有能力买单的时候,也会买墙上的咖啡给别人喝。重点不是借和还,而是爱心的传递。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触良多。试想,如果是在中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或者无人愿意买墙上的咖啡;或者墙上的咖啡供不应求;又或者墙上的咖啡会无人问津(因为不喜欢喝咖啡,更不想因为一杯咖啡而丢了面子)。
当我们都在感叹今天的社会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漠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只因为我们常常为自己考虑得太多,而为别人考虑得太少!
当我们凡事只考虑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利益的时候,我们又怎会去考虑别人?地铁、公交车、餐厅里,我们会为了自己或者帮同学朋友抢占座位而不遗余力,甚至不惜跟人大打出手;有人老婆怀孕,竟然要求整个小区不准养狗;女教师为了一己之私,可以置法律法规和全车人的安危不顾,公然拦截高铁......无论是太拿自己当回事,还是习惯性忽视他人,其实质都是自私,骨子里的自私!
精准扶贫是目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国家大事,虽然总体上成效显著,但实际工作却困难重重。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在于许多人认为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只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而困难群众的利益跟我有半毛钱的关系吗?所以我无需参与、更无需贡献。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带动共富”政策以后,先富效果非常明显,但共富却举步维艰。究其因,主要便是因为许多先富者不会因为享受了改革的春风和政策的扶持而对没富的人有感恩之心。他们信奉的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他们将自己的先富和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冒险精神,归结于自己率先吃螃蟹而应得的风险收益。所以,你凭什么要求他们去带动后富和共富?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自私自利。
一个社会的主体是人,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人的素质、觉悟和意识是决定社会思想、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人心里始终只有他自己,那别人心里也不会有他;反之,如果每个人心里都有愿意无偿为他人奉献一杯咖啡的意识,不止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也许一切社会困难和社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乐山市市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