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

[ 作者:杨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01 录入:实习编辑 ]

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长期以来,党中央一直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改善,我们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相比之前农业农村有显着发展,但综观我国发展的各个领域,农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增大,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紧迫而重大,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搞好农村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村落后现状仍然摆在我们面前,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农民思想观念的陈旧,农村产业机构调整的缓慢,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仍是大多数农村的实际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改革开放30年,农民肚子基本温饱了,但是农民的致富问题、农民的生活问题、农民的孩子的上学问题、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等都压得农民抬不起头,国家和党中央需缓解城乡矛盾,解决广大农民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缩短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行业经营差距、个人收入差距,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