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们尊称他为万世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当时鲁国流行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由于他经常翻阅,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逐渐成长为名人的。
“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一粒成熟的粮食、一棵粗壮的大树、一个智慧的伟人、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有一个不平凡的艰辛历程。毛主席的成长也是点滴的积累,面对贫穷落后、侵略者肆意妄行的旧中国,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善于总结,开辟了一条新中国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从偏远农村的知青开始探索,经过大队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等岗位一步步历练,最终成为我们的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实施干部下基层,优化干部队伍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是贫困群众,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民的困难就是国家发展最大的困难,我国贫困群众大多都集中在困难艰苦的地方,他们渴望知识、技术、信息,摆脱贫困是他们毕生的愿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愿望;所以我们的干部只有融入基层,了解困难群众,真正做到“沉”下去、接地气,与他们打成一片,因地制宜找出致富路子才是贫困群众最需要的。
提升干部素能,构筑基层大舞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实践”“理论”“基本方略”“战略安排”“行动纲领”等要素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基层就是这个大舞台的基础,基层舞台能否筑牢,关键是我们基层干部能否融入其中,能否做好基层工作,这就是基层干部的使命和责任。
年轻干部必须经历基层的锤炼,才能了解群众工作怎么做;只有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才能为基层发展“把脉会诊”;只有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困难艰苦的基层,永远是激励年轻干部不断成长的“补钙”之地、“锤炼”之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基层是个大舞台,历练路上,有你有我!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