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乡镇要始终把发现储备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工作当作巩固提升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头等大事来统筹谋划、来组织实施,并以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提升人居环境、双创等工作为平台,让他们各展所长、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一、好中选优,把好入口关。坚持将民意基础、工作实绩和关键表现作为考察年轻干部的“硬门槛”,严格程序,以公开、透明、科学的选拔方式面对各方“聚光灯”,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一是考核测评“听民意”。结合村(社区)“两委”领导班子换届、机关中层干部调整、年度考核等时机,将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成长工程”重点培养,采取“直接任用一批、择优储备一批”的办法,确保好中选优。二是组织考察“重实绩”。为防止简单以测评分数取人,乡党委注重考察年轻干部实绩,综合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访谈、民主推荐、实地考察、延伸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干部实际工作情况,检验干部实绩的“含金量”。三是择优培养“看关键”。在具体确定后备干部人选时,既看“一贯表现”,更看“关键时刻”,尤其是年轻干部在专项活动、突发事件和个人利益等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面前的表现,确保真正将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豁得出、冲得上、有担当的年轻干部选出来。
二、积蓄后劲,把好培养关。注重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着力提高年轻干部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一是强化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好年轻干部的大规模教育培训,举办后备干部、团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紧紧围绕党性教育、形势教育、村组管理、乡村振兴等年轻干部急需学习的内容设置课程。加强培训的有效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专家课堂讲、实地考察学、亲身参与练等多种形式,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突出实践。坚持“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建立“基层一线历练、关键岗位锻炼、多岗交流磨炼”的培养模式,引导和帮助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对于经历相对单一的年轻干部,有意识地进行岗位轮换。
三、立体护航,把好制度关。优化年轻干部成长环境,建立动态储备机制,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立体护航,开辟成长成才的“快车道”。一是动态储备机制。建立后备干部一人一档的“成长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定向培养、跟踪考核、适时调整。坚持优进劣退、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访谈、年终考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式,实事求是评价后备干部,实现后备干部队伍的“有进有出”,建立起后备干部优胜劣汰的竞争式管理机制。二是育用结合机制。坚持培养与使用双管齐下,建立育用结合机制,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建立帮带机制。要求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养高的中心、站、所长加强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要求各中心、站、所长在待人接物、协调关系、服务群众、公文写作等方面全方位、毫无保留地对年轻干部进行帮扶,为年轻干部营造宽松的干事氛围,力促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作者单位:雄关乡党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