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爱心超市”是温情的扶贫之举

[ 作者:莫胜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30 录入:吴玲香 ]

在河南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有这样一家爱心超市,对贫困村民来说,要啥有啥,还不用花钱。爱心超市里,贫困居民的生活需求与企业、爱心人士的捐赠,碰撞出了爱的火花。如今,“爱心超市”已是兰考县社会扶贫的一部分,兰考县已有16家。(澎湃新闻网 9月27日)

近年来,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纵深推进,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传统的走村入户,用笔生硬的记录贫困需求,单向的物资传送仍是扶贫工作开展长期采用的一种方式,以至于不少贫困户形成了“等、靠、要”,“贫困光荣”的思想,只要自己贫困就会有领导下来走访、慰问,就会有人免费送钱、送物资,即使引进脱贫项目,也难免遭遇守株待兔,坐吃山空的思想腐蚀。因此,如何实现以“扶志”促“扶贫”,彻底改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自立自强,是扶贫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毫无疑问“爱心超市”的出现,探索出了一条扶贫又扶志的新道路,“爱心超市”顾名思义,虽具“超市”属性,赋予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却以“爱心”开头,不以盈利为目的。里面的商品凭借积分兑换,物资来源主要是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工作人员全由自愿者组成,以为轮流上班,其中“爱心连接卡”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每月发放30积分,“积分卡”与贫困户室内外卫生等密切关联,全面将扶贫与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侧面激发了贫困户自主动手能力和上进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爱心超市”外还有一面爱心对接墙,贫困群众和留守儿童可以将自己缺乏的物资、需求写下来贴在心愿书上,“爱心超市”接收到相关的资源,他们就可以凭借积分进行兑换,切实达到了扶贫“精准”要求。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扶贫资源是宝贵有限的,我们务必要珍惜,务必要精准帮扶,“爱心超市”正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帮扶效益,更加解决了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互争资源的问题。“扶贫先扶志”是“爱心超市”的初衷,它告诉我们,在扶贫的道路上不仅仅只有送财送物,还有送“志”送“爱”,唯有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提上去,增强致力脱贫的韧劲,才能催生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自生动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