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党中央的重要讲话精神,高举“脱贫攻坚”旗帜,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火力全开。目前,经过大家不懈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要用锲而不舍意志去打赢这场攻坚战,确保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奔小康的局面。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剩余的4000万贫困人口在未来1000余日里实现脱贫,意味着每年脱贫约1000万人,每月脱贫约83万人,每分钟约脱贫20人,我们将进入读秒时间的决战。
由于最开始贫困户信息采集的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许多扶贫对象的信息不完善,不精准,导致后来扶贫工作举步维艰,有些干部变出现懈怠心理,口头上确定哪户贫困户应该脱贫,哪些贫困户应该返贫,基层干部掌握着主要权利,因此便出现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现象,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服穷的不公平待遇,扶贫资金去向不明,扶贫政策空有劲而力不足等等导致“年年扶贫年年贫”,“数值”脱贫,“纸质”脱贫。“口头”脱贫已成常态,在这脱贫攻坚期的关键时刻,已不仅仅是贫困户脱贫的问题,而是要扶贫干部思想“脱贫”,行为“脱贫”,能力“脱贫”。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时时谨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用力去办,用心去办,充分发挥自己在脱贫攻坚队伍中排头兵的作用。我们当中不缺乏为帮助村民奔小康而敢于牺牲的同志,当我们持以惋惜之情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起到“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基层干部,在权力方面,我们要“给位子”,采取党委干部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贫困干部重点抓的措施,把权力下放到基层,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群众的困难,能不出村办的事在村里办,能简化程序的简化程序,能帮群众跑腿的就帮忙跑跑腿。在责任方面,我们要“压担子”,做到“八个一”,年初定一计划表一决心,每月交一总结做一汇报,每季度弄一检查出一通报,年底收一成绩比一排名。对工作突出的干部进行嘉奖,对落后的干部进行约谈,调动工作积极性,把“我应该做”变成“我要做”,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在政策方面,我们要“铺路子”,对于符合要求的扶贫资金专项项目无条件的给予支持,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与相关机构做好对接,保证该享有的政策一项不少。在思想方面,我们要“富脑子”,对于贫困人口,我们采用“授之于渔”的措施,对于基层干部同样适用。许多基层干部怀有“撞钟和尚”的心态,想着只要我扶贫系统上脱贫人员慢慢减少就好。因此,对扶贫干部进行培训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建立远程教育学习,通过“计学分”方式对干部进行集中管理,既了解干部学习情况,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扶贫最新政策,最终把想法落实,学已致用。
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关乎着成百上千万贫困人口的生活。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排除万难,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大力实施精准脱贫,落实“精准”,争分夺秒的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而持续奋斗。
(作者地址:湖北钟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