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多给基层干部“充充电”

[ 作者:秦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2 录入:吴玲香 ]

近日,南江县举办的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第一堂课在小河职中开课。这是南江县为破解乡村人才稀缺,尤其是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不足等难题而建立的,以期不断充实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和脱贫攻坚力量。

一直以来,基层工作不好做,也难做好;基层干部不好当,也难当好。在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上面下来的政策要执行好,下面老百姓的利益又都不能损害,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基层干部。

要想处理好各种事务,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对事情有准确、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只有基层干部自身理解了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才能做好老百姓的工作,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征地拆迁,都需要基层干部的理解、博学、仁爱。因此,给基层干部“充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足了电,才能光芒四射,才能给他人指明方向。

基层干部是政策的执行者,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政策能否落地生根,能否立竿见影,给他们充电就是给他们的思想补充能量,净化污浊的血液,输入新鲜的血液。

“充电”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是一味地充,而是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充。南江县针对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不足等难题针对性地给村级后备干部“充电”,这就是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的好方法,让年轻新鲜的血液先活跃起来,继而带动整个基层队伍,更加“理智气壮”,更加自信从容,更加理解包容地开展工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接地气、近民情、知民意,自身本领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政策能否落实、执政根基是否稳固。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素质,转换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本领,就应多想办法为基层干部“充充电”,像中央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的那样,率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做名副其实的群众“贴心人”和“领路人”。

(作者地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宝台镇中交锦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