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招投标一直到项目验收,经过六层“拔毛”,项目资金落地仅三成,拔毛率竟高达68%,项目完成度不足23%。省、州、县多个层级的干部涉案其中。(7月22日 人民日报)
近些年来,为改变基层的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国家持续增加基层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然而现实中却发现有不少公共服务项目在“最后一公里”遭遇层层克扣。层层克扣,说穿了就是任何经受都必须揩下一点油脂、落下一点好处,在此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中想必就是如此。从招投标一直到项目验收,从市到县,从县到镇,从镇到村等,经过六层“拔毛”。试想,如果在一个环节拿走10%或者20%的项目资金,层层传递到基层那还剩下多少?最后可能还不足原发数额的零头。
扶贫项目资金是用来改变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救命钱,理应用在刀刃上,从而让一些群众尽快地脱贫致富。然而,这笔钱却如雁过拔毛,被一些人以各种名目揽入个人腰包,成为了他们嘴中的唐僧肉。这样“层层克扣”项目款,不仅使一批硕鼠坐享其成,败坏了社会的风气,而且妨碍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阻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项目资金不被腐败干部肆无忌惮的层层克扣,就必须堵住制度的漏洞。一方面项目资金的下拨和使用情况需要有更严谨的报告制度,让每一笔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清清白白”,彻底转变仅由一把手掌控的情况。另一方面,增加项目资金款的使用透明度,加强公开、落实审计,对于涉及项目资金款层层克扣的行为严惩不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的重要使命。如果中央下拨资金被一级一级截留蚕食,那扶贫结果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战,关乎千千万万百姓的民生大事。针对项目款“层层克扣”的乱象,发挥亮剑精神,对“雁过拔毛”式腐败下“狠功夫”,对症下药使出“真功夫”。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