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容不得弄虚作假

[ 作者:红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7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通报了扶贫领域违纪违法10起典型案例,从弄虚作假到贪污挪用扶贫款都有涉及。扶贫本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改变贫困面貌,然而,这些案例的发生却违背了扶贫工作的初衷,着实令人痛心。

  脱贫攻坚容不得弄虚作假,否则既伤害贫困群众,又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极少数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等弄虚作假行为,扶贫效果自然难如人意。

  杜绝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需要扶贫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能以消极的心态面对精准扶贫工作,嫌麻烦,不去实干,这样对开展好扶贫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杜绝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严格考核、严于监督,用实际脱贫效果说话。对于被脱贫、数字脱贫等现象,有关部门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弄虚作假的行为无处藏身。四川省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四川省从家庭人口到家庭各项收入,从是否通水、通电到对扶贫干部的满意程度,再到贫困村退出的各项细节,用8张表格详细记录了各种问题和退出的参考标准,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效果。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拿出“绣花”的功夫,沉稳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干,把精准扶贫抓细、抓小、抓实。各级干部须沉下心来、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敢于担当,踏踏实实扶真贫、真扶贫,切实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出谋划策。有关部门须切断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路径,堵死贪污挪用扶贫款项的漏洞,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效果让人民群众满意。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安阳网 2017-07-1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